正莼鲈佳梦绕吴乡,牙樯忍轻离。向仲宣楼上,凭高举酒,几共灯棋。曾记少陵留咏,出幕合持麾。飞盖长安去,华贯平跻。
好是倚门迎笑,恰野堂云壑,菊后梅时。庆凤雏新长,携手奉莱衣。抚孤松、绝胜细柳,念征人、徒老玉关西。归来也,幅巾藜杖,办取追随。
【注释】
八声甘州 ·其一:此词为送别之作,写饯别沈好问时之情景及离别后的思念。
正莼鲈佳梦绕吴乡:此时莼菜鲈鱼的美味佳肴正萦绕心头。莼鲈:指家乡水乡风味的菜肴。
牙樯忍轻离:船帆上牙樯(桅杆)承受着船身的重量却仍勉强离开故乡。
向仲宣楼上,凭高举酒:回想当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周瑜曾登楼借东风放火焚敌,曹操大败。此处化用典意,表示对友人此行胜利归来的期冀。仲宣:即周瑜。
几共灯棋:与友人一起下棋娱乐。
曾记少陵留咏,出幕合持麾:曾经记得杜甫留下过“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诗句,现在你将去长安施展抱负,我愿为你执鞭持节。
飞盖长安去,华贯平跻:乘坐飞驰的车盖到长安,官位迅速提升。
好是倚门迎笑,恰野堂云壑:真是在门口欢笑迎接,正好是在山涧溪谷之间。
菊后梅时:菊花开放之后梅花盛开时节。
庆凤雏新长,携手奉莱衣:庆祝你的才子风范,与你携手并肩作战。
抚孤松、绝胜细柳:抚摸这株孤松树,胜过那棵垂杨。
念征人、徒老玉关西:想念远征的人,徒然在西域玉关一带驻守空城。
归来也,幅巾藜杖,办取追随:回来时,头戴幅巾,手持藜杖,随时准备随行。
【译文】
正想品尝莼菜和鲈鱼的美味佳肴,却不得不忍受离家的愁苦;想起当年曹操借东风火烧赤壁,周瑜登上江中高楼指挥作战,希望这次你能取得胜利凯旋,回到家乡,我为你执鞭持节,为你扬威耀武。
还记得杜甫诗中有“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句子,如今你即将奔赴长安施展才华,我将为你执鞭持节。
还记得你在山涧溪谷间迎客欢笑的样子,如今你在长安城中高官显位、功成名就;还记得你在野堂中傲视群雄,现在你在战场上挥斥方遒。
还记得我在门口欢欣鼓舞地迎接你,如今你在西域玉关驻守空城;还记得我们携手并肩作战,如今你在战场英年早逝。
希望你早日胜利归来,我随时准备随你去战场。
【赏析】
此词是辛弃疾送别友人沈好问时所写,表达了作者对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以及期待其成功归来的强烈愿望。全篇以景起,以景结,中间以情纬情,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开篇“正莼鲈佳梦绕吴乡”,直抒胸臆。词人此时正是莼鲈之思浓郁之时,然而却要远离家乡,临歧怅惘之情油然而生。“牙樯忍轻离”一句承前启后,点明自己不忍离去的原因。牙樯,指船上的桅杆,这里借指船只。“向仲宣楼上,凭高举酒”,回忆了赤壁之战时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胜利的祝愿。周瑜曾在赤壁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此处化用典故,暗寓自己期望友人在此次征战中取得辉煌战绩的愿望。“几共灯棋”,则写出了与朋友一同游戏作乐的情景。“曾记少陵留咏”,回忆起杜甫《出秦川》这首诗中的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对友人此次出征的深深祝福,也是对自己将来出征的殷切期望。
过片处由“几共灯棋”转向“野堂云壑”。“菊后梅时”,写出了时间已经来到了寒冬腊月,此时正值菊花盛开之际,梅花也已初绽,而友人此时却远赴西域,不禁感慨万分。“庆凤雏新长,携手奉莱衣”,既赞美了对方的才气出众、年轻有为,又表现了作者对其的深情厚谊,同时也表明了作者愿意为他效力的决心。“抚孤松绝胜垂杨”,既表现了对友人坚贞不屈、傲岸不群的性格赞赏,又表明了自己愿意为友人效命的意愿。“念征人、徒老玉关西”,则是对友人远征边塞的深切担忧。“归来也”三句既是对友人的期望,又是对自己的勉励,表现了作者豪迈激昂的战斗精神。
结尾处“归来也,幅巾藜杖,办取追随”,既是对友人的祝愿,也是对自己的激励。“幅巾藜杖”,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归隐山林、隐居江湖的志趣。“办取追随”则是对自己壮志凌云的战斗精神的最好诠释。
整首词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热烈,充满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