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潇洒,尽人间、无物堪齐标格。只与姮娥为伴侣,方显一家颜色。好是多情,一年一度,首作东君客。竹篱茅舍,典刑别是清白。
惆怅玉杵无凭,蓝桥人去,空锁神仙宅。今日天涯凭马上,忽见轻盈冰魄。恰似当年,温柔乡里,晓看新妆额。临风三嗅,挽条不忍空摘。

念奴娇·中秋对月

【注解】:

  1. 天然潇洒:自然大方
  2. 人间无物堪齐标格:世间再无可以和月亮匹敌的东西。
  3. 姮娥:指月亮,姮是古时对月亮的称呼。
    4.东君:古代神话中春神的名字,这里代指春天,也代指太阳。
    5.竹篱茅舍:简陋的房屋
    6.典刑:典范,楷模
    7.惆怅玉杵无凭:惆怅的是嫦娥无法用玉杵将月宫里的清辉撒满人间。
    8.蓝桥:传说中牛郎织女的相会之地,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骊山上,因有鹊桥相会的美景而名。
    9.神仙宅:指月宫。
    10.惆怅玉杵无凭,蓝桥人去,空锁神仙宅:惆怅的是嫦娥无法用玉杵将月宫里的清辉撒满人间。
    11.今日天涯凭马上:今天在天涯之上,骑着马远行
    12.轻盈冰魄:形容嫦娥如轻飘飘的冰玉之体。
    13.恰似当年,温柔乡里,晓看新妆额:就像当年的嫦娥,在月宫中温柔地注视着人间。
    14.临风三嗅:形容嫦娥看着人间,闻到了人间的气味。
    15.挽条不忍空摘: 形容嫦娥看着人间,不忍心离开而去,像摘取天上的明月一样。
    【赏析】:《念奴娇·中秋对月》这首词是苏轼于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在密州知州任上所作。中秋佳节,赏月赋诗本为文人雅事,苏轼此时身居高位,心情舒畅,遂作此词以自娱自乐。
    首句“天然潇洒”,写中秋月明风洁,皎洁明亮。“天然”一词,写出月光之美是天成之美、自然之美。“潇洒”,二字,既点出月色之美,又暗示其美得超俗脱俗、不染尘埃。这两句是对中秋月景的总体勾勒,也是全词的引子,它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接下来,作者把眼光投向天空的月亮,“只与姮娥为伴侣,方显一家颜色。”意思是说只有月亮才与嫦娥结伴,才能显出嫦娥的本色。这一句既是对月亮的赞美,又是对嫦娥的颂扬。接着,作者写到自己的心情:“好是多情,一年一度,首作东君客。”“一年一度”表明了作者一年只能看到一次月亮,所以格外珍惜这次机会;“首作东君客”则表现出作者对月亮的偏爱之情。
    作者写到自己的家:“竹篱茅舍,典刑别是清白。”意思是说自己的家虽简陋,但自有一番清白之风。这两句既是对自家的描述,也是对自家品格的肯定。
    作者笔锋一转:“惆怅玉杵无凭,蓝桥人去,空锁神仙宅。”意思是说惆怅的是嫦娥无法用玉杵将月宫里的清辉撒满人间。“蓝桥人去”指的是牛郎与织女每年只能在七夕这天短暂相聚。“空锁神仙宅”则是说他们只能空守着月宫而不能回到人间享受人间的快乐。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人间与仙界相隔的感慨。
    作者写到自己在天涯之外遥望月亮:“今日天涯凭马上,忽见轻盈冰魄。”意思是说今天在天涯之上,骑着马远行,忽然看见嫦娥如同轻盈的冰玉之体一般出现在天空中。这两句描绘了自己远眺月亮的情景。
    这首词通过描写月亮的美丽与嫦娥的孤独相映成趣,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以及对人间与仙界相隔的感慨。同时,通过对月亮的描绘,也体现了作者对人间美好景象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