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一理谁差别,乐令区区浑未达。事言无处未尝无,试把所无凭理说。
伯夷饥采西山蕨,何异捣齑餐杵铁。仲尼去卫又之陈,此是乘车入鼠穴。
《玉楼春》是一首词,由宋代诗人陆游所作。下面是这首诗逐句的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和赏析:
玉楼春 (宋)陆游
有无一理谁差别,乐令区区浑未达。事言无处未尝无,试把所无凭理说。
伯夷饥采西山蕨,何异捣齑餐杵铁。仲尼去卫又之陈,此是乘车入鼠穴。
逐句解释:
- 「有无一理谁差别,乐令区区浑未达」
- “有无一理”:这里指宇宙万物皆有其道理。
- “谁差别”:是谁能够分得清这道理的差别?
- “乐令区区”:乐令(即乐天),此处用来形容人过于执着或拘泥于小节。
- “浑未达”:完全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 「事言无处未尝无,试把所无凭理说」
- “事言无处未尝无”:事物的言论或说法在任何地方都不会消失。
- “试把所无凭理说”:试着根据道理来阐释这些言论。
- 「伯夷饥采西山蕨,何异捣齑餐杵铁」
- “伯夷饥采西山蕨”:伯夷因为饥饿而采摘山中的蕨菜充饥。
- “何异捣齑餐杵铁”:这与捣碎齑饭吃铁杵有什么不同?
- 这里通过比喻伯夷的行为与普通人的饮食习惯相同,强调了即使是在艰难困境中,人们也能找到生活的乐趣,无需过分追求奢侈或物质上的享受。
- 「仲尼去卫又之陈,此是乘车入鼠穴」
- “仲尼”:孔子,这里代指儒家学派的学者。
- “去卫又之陈”:离开卫国后去了陈国,可能是指孔子周游列国的经历。
- “此是乘车入鼠穴”:就像坐车进入老鼠洞一样,比喻孔子的周游是为了寻找真理和传播儒家思想,即使面临困难和危险也在所不惜。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圣贤行为与行为的比喻,表达了对人生哲学和价值观的思考。它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追求内在修养和智慧的生活态度。诗中通过对比伯夷和孔子的行为,强调了即使在困难和逆境中,也要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为外界诱惑所动摇。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不要忽视精神追求和个人品德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