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闲花不当春,杜鹃却是旧知闻。谩道不如归去住,梅雨,石榴花又是离魂。
前殿群臣深殿女,□数,赭袍一点万红巾。莫问兴亡今几主,听取,花前毛羽已羞人。
定风波 · 再用韵和赵晋臣敷文
野草闲花不当春,杜鹃却是旧知闻。谩道不如归去住,梅雨,石榴花又是离魂。
前殿群臣深殿女,□数,赭袍一点万红巾。莫问兴亡今几主,听取,花前毛羽已羞人。
【注释】
野草闲花:原指荒凉冷落之境,这里借喻那些无才无德的小人。
当春:犹言“逢春”。逢春,春天到来的意思。
旧知闻:老朋友的传闻。
归去住:回家隐居。
梅雨:即早梅的别名,梅花的一种品种。
榴花:石榴花。
离魂:离别时的哀愁。
绛(jiàng):红色。
万红巾:形容衣服上绣着很多红色的花朵。这里以万红巾比喻朝廷权贵们的服饰。
兴亡:兴起与衰亡。这里泛指国家的兴盛与衰败。
几主:几个主人。
毛羽:指鸟的羽毛,这里指人的仪态举止。此处指朝廷大臣的行为举止。
【赏析】
本词是作者在宋神宗元丰二年(西元一〇七八年)时作于汴京的一首送别诗,当时作者因受打击而罢官,心情抑郁,因此写了这首词来表达他的感情。
上阕主要写景,下阕主要抒情,全词通过描写景物抒发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
首句点明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的心情,用“不当春”三字写出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态度,同时为下文的描写做铺垫。接着两句通过对杜鹃、梅花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这种不和谐环境的不满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失望之情。
过片处,作者又通过写皇帝身边的情景来表现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恶。最后两句更是直接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现状的反感。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体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兴亡的关注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