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亭畔多芳草,时对香炉峰一笑。偶然重傍玉溪东,不是白头谁觉老。

补陀大士神通妙,影入石头光了了。肯来持献可无言,长似慈悲颜色好。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理解及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题干要求,逐一进行理解,最后结合全诗分析其思想主旨。

本题中,“玉楼春 · 有自九江以石中作观音像持送者”是第一句,意思是:我有个朋友从九江用石头中雕刻的观音像送来给我。

第二句“琵琶亭畔多芳草,时对香炉峰一笑。”的意思是:琵琶亭的旁边长满了茂盛的芳草,时常对着香炉峰笑一笑。这两句是写朋友将石雕观音像送给自己的背景。

第三句“偶然重傍玉溪东,不是白头谁觉老。”的意思是:偶然又来到玉溪东边,不是白头人谁会感觉到老去?这一句是写诗人自己与友人相会的情景。

第四句“补陀大士神通妙,影入石头光了了。”的意思是:补陀大士的神力非常奇妙,影子投映在大石头上面就像在亮堂的光里。这一句是写石雕观音像的奇妙之处。

第五句“肯来持献可无言,长似慈悲颜色好。”的意思是:如果菩萨肯把石头中的观音像拿来给我,那我就没有话可说了,因为那观音像总是那么慈悲善良。这一句是对石雕观音像的喜爱之情的表达。

【答案】

玉楼春 · 有自九江以石中作观音像持送者

琵琶亭畔多芳草,时对香炉峰一笑。偶然重傍玉溪东,不是白头谁觉老。

补陀大士神通妙,影入石头光了了。肯来持献可无言,长似慈悲颜色好。

赏析:

此词为作者自作自赏之作。上片写自己收到石雕观音像后的心情。起首两句写送石雕观音像的人。

“琵琶亭畔多芳草,时对香炉峰一笑”。琵琶亭畔,即指庐山的五老峰下。“琵琶亭”是因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此弹琴而得名,因山形酷似琵琶而得名。“香炉峰”是庐山的著名山峰之一,山上有座著名的古寺庙——香炉寺;相传这座香炉寺的香炉是由晋朝僧人慧远所建,因此又称慧远香炉。白居易曾在琵琶亭弹奏《琵琶行》,故后人称琵琶亭为“浔阳夜月”。这里既表明送石雕观音像的人就在这里(或在庐山),也表明送石雕观音像的人是在欣赏琵琶亭的美丽风光,更表明他送石雕观音像给作者的原因是因为琵琶亭的美丽风光吸引了他,而琵琶亭的美丽风光也吸引了作者。

“偶然重傍玉溪东,不是白头谁觉老?”二句承上启下。“偶然重傍玉溪东”,意谓偶尔又来到了玉溪东边。“玉溪”,即今江西省九江市西的长江支流修水河。“偶然重傍”,意谓偶尔又到了玉溪东边。“不是白头谁觉老”意谓是谁还能察觉得出来年华老去呢?“白头”,意指花白的头发,这里比喻年迈。

三、四两句是说自己与友人相会的情景。“补陀大士神通妙,影入石头光了了。”补陀大士,指佛祖释迦牟尼,梵文Buddha音译。“神通妙”,意谓神通广大,妙不可言。“光了了”,意谓光彩明亮,形容石头中的石雕观音像非常神奇,好像它的影子投射在大石头上面一样。这两句是说,石雕观音像的神通广大无比,它的影子投射在大石头上就像在亮堂的光里一样。

五、六两句是赞美石雕观音像的话。“肯来持献可无言,长似慈悲颜色好。”意谓菩萨愿意拿石头中的石雕观音像来献给我,那我就没有话可说了。“慈悲颜色好”意谓菩萨永远保持着慈悲善良的容颜,所以永远美好。这两句是说,菩萨愿意拿出石头中的观音像来献给我,我就没有什么话说了,因为菩萨永远都保持着慈悲善良的面容,所以观音像是永远美好的。

七、八两句是表达对石雕观音像的喜爱之情。“肯来持献可无言,长似慈悲颜色好。”意谓菩萨愿意拿出石雕观音像来献给我,那我就没有话可说了,因为菩萨永远都保持着慈悲善良的面容,所以观音像是永远美好的。这两句是说,菩萨愿意拿出石雕观音像来献给我,我就没有什么话说了,因为菩萨永远都保持着慈悲善良的面容,所以观音像是永远美好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