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走来三百里,五日以为期。六日归时已是疑。应是望多时。
鞭个马儿归去也,心急马行迟。不免相烦喜鹊儿。先报那人知。
《武陵春·走去走来三百里》是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以下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诗句解读:
- 走去走来三百里: 表达了诗人长时间在外的行程之远,“走去”和“走来”描绘了旅途中反复往返的情景。
- 五日以为期: “五日”指的是五天的旅程或时间,“以为期”表示以此为目的地或期限。
- 六日归时已是疑: 在第六天返回时,诗人对是否能够如期归来感到怀疑。
- 应是望多时: 这里暗示诗人在路上可能已经多次眺望远方的景象,增加了旅途的期待与焦急。
- 鞭个马儿归去也: 使用“鞭个马儿”形象地表现了骑马回乡的动作,“归去”则直接点明了目的。
- 心急马行迟: 表达了诗人急于回家的心情,但同时担心马匹行动缓慢跟不上自己的步伐。
- 不免相烦喜鹊儿: 不得不麻烦喜鹊,因为喜鹊能预报消息,此处指喜鹊会告诉别人自己已到家的消息。
- 先报那人知: “那人”指代作者所思念的人,“知”字在这里有知晓、通知的意思。
译文:
我走了又走,走了三百里,只盼望着五天后能到达约定的地方。但是到了第六天回来的时候,心里却开始怀疑能否如期回到家乡。我想,可能是因为在路上我望着太多的风景,才觉得路途漫长而焦急。无奈之下,只好麻烦喜鹊替我传个消息,让它先告诉那个人我已经回来了。
赏析:
此词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位旅人在旅途中的孤独感和归家时的急切心情。开头两句通过“走去走来三百里”、“六日归时已是疑”展示了旅途的遥远和时间的流逝,为后文的归思做了铺垫。接着,“鞭个马儿归去也”与“心急马行迟”形成对比,既展现了主人公对马儿速度的期盼,又反映了内心的焦虑和不安。最后,“不免相烦喜鹊儿”和“先报那人知”两句,巧妙地运用动物传递信息这一典故,增添了几分诙谐与俏皮,同时也透露出诗人渴望早日结束长途旅行的强烈愿望。整首词情感真挚而细腻,语言朴实而生动,充分体现了李清照词风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