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路绕青山,山翠扑衣轻湿。谁酿晚来云意,做一天愁色。
竹溪斜度尽篮舆,疏梅暗香入。何处最关心事,恨落梅风急。
译文:
我走在青阳道上看见梅花。今天天气微微的风,花已有落下的人。沿江路环绕青山,山色绿得扑人衣衫。谁酿了傍晚的云意,做了一天的愁。
竹溪斜度尽篮舆,疏梅暗香入。何处最关心事,恨落梅风急。
注释:
青阳道中见梅花 青阳:地名,今安徽省泾县东南有青阳镇,为古青阳县治。梅花:即梅花。微风:风势不大。
是日微风,花已有落者 是日:当天。微风:风势很小。花已经有落下的人:指花瓣已经飘落。
江路绕青山,山翠扑衣轻湿 江路:泛指南游长江之路。绕青山:在青山周围走。山翠扑衣轻湿:形容青山翠绿的颜色扑到衣衫上来,衣服变得有些湿润。
谁酿晚来云意,做一天愁色 谁酿:是谁酿造。云意:云彩之意。做一天愁色:制造出一整天的忧愁之色。
竹溪斜度尽篮舆,疏梅暗香入 竹溪:竹林里的小河。度:通过。篮舆:一种四轮车,用来载人的。竹溪斜度尽篮舆:意思是穿过竹林中的小河,直到车子到达尽头。疏梅暗香入:意思是竹子和梅花散发出的香味随风飘入车厢内。
何处最关心事,恨落梅风急 何处:什么地方。关心事:关心的事或人。恨落梅风急:意思是讨厌那吹落的梅花随风而飞的风儿特别猛烈。
赏析:
此词写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词人由建康(今南京市)赴临安(今杭州市)。词中描绘了自己在江南水乡行旅途中所见景物,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慨和思绪。
上片起首二句写途中所见景色。“是日微风,花已有落者”,这是说当天天气微风,路上看到有落瓣的梅花。“花已有落者”,表明时已过半,故有“已是”之语;“微风”则点明时间。“江路绕青山,山翠扑衣轻湿。”两句是说沿着江岸曲折地行走,一路上青山环列,绿树掩映,衣襟沾上了山上草木的清新气息,感觉分外凉爽舒适。“微风”、“青山”、“山翠”、“衣轻湿”等词语渲染了一幅优美的自然风光画面。
下片起首三句“谁酿晚来云意,做一天愁色。”的意思是是谁酿造了这傍晚时分的云气?又是为了制造出一整天的忧愁之色呢?这里运用了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方式,表达了词人因旅途劳顿而产生的愁苦之情。“竹溪斜度尽篮舆,疏梅暗香入。”两句写词人在穿过竹林中的小河后,终于到了目的地。这时,他闻到了竹和梅花散发出来的淡淡清香,心情不由得舒畅起来。然而,接下来一句却陡然转折:“何处最关心事,恨落梅风急。”这两句是说不知道该关心什么最重要的事情,只恨那吹落梅花的大风太猛烈了。
全词语言清丽流畅,情感真挚细腻,富有音乐美。作者善于抓住典型景物,用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联想,表现自己的心情变化,抒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