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吹著白髭须,嘉节催侬老道涂。
无菊傍篱真漫与,有松扫径故应芜。
登龙路近心谁赏,戏马台成足已瘏。
怅望杜陵正搔首,一枝不得赐茱萸。
【解析】
此诗是杜甫晚年在夔州写的。前四句为第一联,写自己年老体衰,鬓发皆白,而朝廷的恩典却催人老去;后四句为第二联,诗人自叹没有菊花傍篱之趣,有松柏扫径,但道路荒芜,心无寄托;第三联写登龙台近在咫尺,但无人赏识,戏马台已成废墟;第四联写自己思乡心切,怅然若失。最后两句抒发了对朝廷赏赐茱萸的渴望。
【答案】
九日发广德至建平感事有作(其一)
西风吹著白髭须,嘉节催侬老道涂。
无菊傍篱真漫与,有松扫径故应芜。
登龙路近心谁赏,戏马台成足已瘏。
怅望杜陵正搔首,一枝不得赐茱萸。
译文:
秋风萧瑟吹拂着我那雪白的胡须,朝廷恩典催我衰老,仕途艰难。
我没有菊花相伴篱笆旁,只能随意采摘野菊充饥,但杂草丛生,道路荒废。
登龙台近在咫尺却无人赏识,戏马台已成废墟。
思乡之情难以排解,惆怅不已。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写作者年老体衰、仕途坎坷而思乡的感慨。
诗一开始即点出“白发”:“西风吹著白髭须”,以秋风吹拂着满头的白发,形象地表现出自己年老体衰,仕途坎坷。颔联进一步写自己的境遇:“无菊傍篱真漫与,有松扫径故应芜。”说自己没有菊花相伴篱笆旁,只能随意采摘野菊充饥,但杂草丛生,道路荒废;登上龙台,近在咫尺却无人赏识,戏马台已成废墟。这四句中,既描写了自己的孤独凄凉的晚境,又暗含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
诗的后半部分写自己内心的愁苦。颈联直抒胸臆:“登龙路近心谁赏,戏马台成足已瘏。”说登龙台近在咫尺,但无人赏识。戏马台已成废墟。表达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尾联写自己思乡之情难以排解,惆怅不已。“怅望杜陵正当头”,想回到家乡杜陵,但路途迢遥,不能到达。“一枝不得赐茱萸”,希望朝廷能够赐予自己一枝茱萸来驱除忧愁。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沉郁顿挫,情感真挚深沉,表现了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的拳拳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