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中间,第一清流,惟有可斋。看平生践履,真如冰玉,雄文光焰,不涴尘埃。元祐诸贤,纷纷台省,惟有景仁招不来。狂澜倒,独中流砥柱,屹立崔嵬。
挂冠有请高哉。但清庙正需梁栋材。便撑舟野水,出航巨海,有官鼎鼐,无地楼台。制菊龄高,看萸人健,万顷秋江入寿杯。经纶了,却驭风骑气,阆苑蓬莱。

【注释】

四海中间:指南宋朝廷。 第一清流:指南宋名臣赵鼎、李光等,他们在金兵南侵后力主抗战,是朝廷的“清议”。 冰玉:形容人品高洁。 元祐诸贤:指北宋末年在朝任职的一些名臣如司马光、苏轼等。 狂澜倒:比喻政局混乱。 鼎鼐:指宰相。 撑舟:比喻作官。 有官鼎鼐:指做官到最高职位,如宰相。 制菊龄高:指年纪虽大仍任高官。 萸人健:指长寿。 经纶:才能。 御风骑气:指驾驭风云、乘风破浪、奋发有为。 阆苑蓬莱:指神话中的神仙居住的地方。

【赏析】

《沁园春·寿婺州陈可斋九月九日》是宋代词人陈亮创作的一首咏物词。词上半部分赞美陈可斋的人品与才华,赞扬他为南宋政府作出的巨大贡献;下半部分则通过写陈可斋在官场上的地位,表达对陈可斋的祝愿,同时也寄寓了词人的政治理想。全词借颂扬陈可斋来抒发作者的政治感慨,表现了作者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的思想。

上阕开头三句说:我生活在宋廷中,天下最清正的人,只有陈可斋一人。这一句是总评,概括了陈可斋的为人,说他是“清议”之人,品格纯洁。“冰玉”,比喻人的品行高洁。“真如”,是比喻说法,意思是他像冰和玉一样洁白无瑕。“雄文”,指文章,“光焰”,指光彩。“不涴尘埃”,意即文章光彩夺目,不沾世俗之尘埃。此句赞陈可斋的文章写得好,而且光芒四射,不为尘世所染。“元祐诸贤”,“元祐”,宋哲宗年号(1086—1093),“诸贤”指赵鼎、李光等名臣。“纷纷台省”,指赵鼎、李光等名臣纷纷被罢相,落职闲居,不能出仕。“景仁”,指司马光,“招不来”,指司马光不肯出面主持朝政。“狂澜倒”,比喻政局混乱。“独中流砥柱”,是古代黄河上用铁棒支撑一块大石头作为航标的一种设施,比喻在动荡的政局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两句是写陈可斋在政治上的功绩。陈可斋因反对投降派而遭排斥打击,但立党争战,终成大事,为南宋政权稳固立下赫赫功勋。“挂冠”二句是说陈可斋辞官不做,隐居田园。“挂冠”,是古代官员辞职时将官帽挂在树上以示不再出来做官的意思。“有官鼎鼐”,意指做官做到最高的地位,即宰相。“无地楼台”,意指没有地方可以安身,意喻处境艰难。“制菊龄高”,指年纪虽老仍任高职。“看萸人健”,指人虽然老了但是精神饱满,健康长寿。“万顷秋江入寿杯”,意谓秋天里万顷江水都流入我的酒杯,以祝寿。

下阕开头三句进一步歌颂陈可斋的才能与品德:“经纶了”,指治理国家很有才干。“驭风骑气”,形容他的抱负很高,能驾御风云、勇往直前、奋发有为。“阆苑蓬莱”,是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也是仙境的代名词。这两句写陈可斋在朝中的地位,也表达了词人对他的期望。词人希望陈可斋能继续发挥作用,使南宋能够战胜敌人的侵略势力。“却驭风骑气”,是希望他能像传说中的仙人一样,驾御风势、勇往直前、奋发有为,为南宋政权收复失地。“阆苑蓬莱”,是希望他能像传说中的仙人一样,生活在美好的仙境之中。

这首词是一篇咏物词,通过对陈可斋生平和成就的歌颂,表达了词人的政治理想和爱国热情,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