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金商暮节,此时客、意难忘。正卉木凋零,蛩螀韵切,宾雁南翔。东篱有黄蕊绽,是幽人、最爱折浮觞。须信凌霜可赏,任他落帽清狂。
茫茫。去国三年,行万里、过重阳。奈眷恋庭闱,矜怜幼稚,堕泪回肠。凭栏处空引领,望江南、不见转凄凉。羁旅登高易感,况于留滞殊方。
【注释】:
1)金商:指农历七月。
2)卉木凋零:草木枯萎,比喻秋天的景象。
3)蛩(qióng)螿(zhōu):一种昆虫,发出的声音类似秋蝉的鸣叫。
4)宾雁:指北飞的大雁。南翔:大雁向南飞翔。
5)东篱:古人在园中种菊,以东边的篱笆为界,所以称其地为“东篱”。
6)折浮觞(shāng):即折菊,把酒杯倾斜着,取菊瓣插在杯里。
7)凌霜:指菊花耐寒。
8)落帽清狂:指杜甫《醉时歌》中的句子:“安得尔辈列明廷,短衣匹马言王程。”
9)庭闱:庭院,家宅。
10)矜怜幼稚:对幼小的事物表示怜悯和爱护。
11)羁旅:指旅途中的人,这里指词人自己。
12)登高易感:指登高远望容易引发伤感。
13)羁滞殊方:长期滞留在边远的地方。
【赏析】:
此词是作者晚年所作,表达了作者在重阳节登高时的感慨。全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感情以及表达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上片主要描写了重阳节的自然景象和作者的情感变化。开头两句“对金商暮节,此时客、意难忘”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同时表明作者此刻的心情。接着三句“正卉木凋零,蛩螀韵切,宾雁南翔”,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下片则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经历的思考。首句“茫茫。去国三年”表达了作者长时间远离家乡的痛苦和无奈;次句“行万里、过重阳”,进一步强调了距离之远;最后三句“奈眷恋庭闱,矜怜幼稚,堕泪回肠”,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牵挂和对生活琐事的珍惜。结尾一句“羁旅登高易感,况于留滞殊方”则总结了全词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在异乡漂泊中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这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它不仅仅是一篇词赋作品,更是一首情感丰富、内涵深刻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表达,词人成功地将个人的感受融入了自然之中,使整首词既有诗性又具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