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苑垂鞭路冷,西楼把袂人稀。庭花犹有鬓边枝,且插残红自醉。
画幕凉催燕去,香屏晓放云归。依前青枕梦回时,试问闲愁有几。

赏析:

原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

月光从树梢间洒下惊飞了喜鹊,清风带着蝉鸣在深夜回荡。稻花的香气弥漫,仿佛在讲述着丰收的年景,而蛙声此起彼伏构成了一片和谐的自然乐章。
天空有几颗星星闪烁,山前有几点雨滴降落。曾经熟悉的茅草屋旁的土地庙现在依稀可见,随着道路的转折,一座座小桥映入眼帘。

注释

  1. 西江月:词牌名。
  2. 黄沙岭:位于江西上饶西。
  3. 明月:形容月亮明亮。
  4. 别枝:斜枝。
  5. 社林:土地神庙,古时村民祭祀土地神的地方。
  6. 旧时:过去的。
  7. 茅店:简陋的旅店。
  8. 星天外:天空中的星星。
  9. 雨山前:山前的雨。
  10. 路转溪桥:随着山路的转弯,一座座小桥映入眼帘。

赏析

辛弃疾在这首词中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夏夜景象。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的感受,诗人生动地刻画了乡村夏夜的恬静和美丽。词人运用了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自然元素,如“明月”、“清风”、“稻花香”等,营造出一种平和、祥和的气氛。此外,词中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比喻和拟人手法,例如“明月别枝惊鹊”,把明月比作是“别枝”的惊喜,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这首词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也反映了他对农村生活的深厚情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与和谐的夜晚,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