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相遇匆匆去。恰似当年元未遇。生憎黄土岭头尘,强学章台街里絮。
雨荒三径云迷路。总是离人堪恨处。从今对酒与当歌,空惹离情千万绪。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并分析诗人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抓住重要语句古诗文运用的表现手法、思想情感来解读诗意,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所蕴含的情感。“玉楼春”为词牌。上片写别后的相思。“匆匆相遇匆匆去”,是说分别时匆忙的样子。“恰似当年元未遇”,“元未遇”,指未曾遇到对方,也即不曾相识。“生憎黄土岭头尘”,“生憎”,极言厌恶。“黄土岭”,山名。岭上有一座古塔,因塔下有黄土堆积如岭,故称。“尘”,尘土,代指黄土岭上的灰尘。“强学章台街里絮”,“章台街”,汉时长安城内大街,街北为章台里,街南为郎官坊。这里泛指京城里的街道。“絮”,飘飞的柳絮。“尘”、“絮”均用典,写出了别离时的怅惘、伤感。“雨荒三径云迷路”,“荒三经”,长满草的小径。“云迷路”,指云遮月,使道路迷离。“总”是概要的意思。“总是离人堪恨处”,总括全诗,指出离别的地方最令人伤感,也是最值得怀念的地方。这一句既照应了前句的“尘”、“絮”,也照应了后句的“路”。

过片写别后相思。“从今对酒与当歌”,从此可以借饮酒唱歌来排遣离愁。这是说,既然不能再相见,那末就借酒浇愁、以歌解忧吧!“空惹离情千万绪”,离情万般思绪,难以言表,只能任其纷至沓来罢了。“离情”一词概括了前面所有思念对方的情思。“离情”是抽象的,而“空惹”则是具体的,把抽象的情思写得具体化,形象化了。“空惹”、“千万绪”都是虚词,用来修饰后面的动词,使句子更加生动传神。“空惹”二字,道出了作者无限感慨的心情。

这首诗写别后的思念之情,语言平易质朴,感情真挚深沉,风格清新自然。首句直截入题,点明“匆匆”二字,说明这次相逢时间之短,彼此之间了解甚少,所以容易产生误会。次句承首句之意,用“生憎”两字表明自己讨厌黄土岭头多尘的意境,以及讨厌章台街中柳絮飞舞的景象。“黄土”和“柳絮”都是典型的意象,在唐诗中常用于表现送别的情景,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的“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柳絮随风飘荡的景象则给人以飘泊不定的感觉,使人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飘渺。两句一气呵成,将离别的不快情绪传达得淋漓尽致。第三句“雨荒三径云迷路”承接第二句而来,描绘了一个荒凉萧瑟的秋日黄昏景象,暗示了自己心情的孤寂与落寞。最后两句表达了对重逢的期盼之情,但这种期盼最终落空,因此只好借酒消愁、以歌解忧了。全诗情感真挚深沉,语言平易质朴,风格清新自然,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答案】

玉楼春·其一

匆匆相遇匆匆去。恰似当年元未遇。生憎黄土岭头尘,强学章台街里絮。

雨荒三径云迷路。总是离人堪恨处。从今对酒与当歌,空惹离情千万绪。

译文:

匆匆相会又匆匆离去,就像当年没有遇见一样(多么遗憾)。我讨厌黄土岭头的灰尘,也讨厌章台街上飞扬的柳絮。黄土岭头尘土飞扬,章台街上柳絮飘扬。(黄土岭)路上一片荒芜无人行走,被云遮挡了视线,看不见前方的路(真像一个人独自行走在荒野上)。从此可以借酒浇愁、以歌解忧,不再让离别的愁苦缠绕心头(再也不用忍受离别的痛苦了)。

赏析:

这首词写别后的思念之情,语言平易质朴、感情真挚深沉、风格清新自然。全词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情人的深深怀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