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幽一笑东篱晓,霜华又随香冷。晕色黄娇,低枝翠婉,来趁登高佳景。谁偏管领。是彭泽归来,未荒三径。最惬清觞,道家标致自风韵。
南山依旧翠倚,采花无限思,西风吹醒。万蕊金寒,三秋梦好,曾记餐英清咏。斓斑泪沁。怕节去蜂愁,雨荒烟暝。明日重阳,为谁簪短鬓。
【注释】:
菊丛幽笑东篱晓,霜华又随香冷。晕色黄娇,低枝翠婉,来趁登高佳景。谁偏管领。是彭泽归来,未荒三径。最惬清觞,道家标致自风韵。
南山依旧翠倚,采花无限思,西风吹醒。万蕊金寒,三秋梦好,曾记餐英清咏。斓斑泪沁。怕节去蜂愁,雨荒烟暝。明日重阳,为谁簪短鬓。
这首诗描绘了菊花盛开的景象及其所激发的思绪和情感。
译文:
丛中幽笑着迎接东篱下的清晨,露珠在菊花上闪烁着黄色的光华。菊花的花瓣如同女子般柔美,枝条弯曲如女子的腰身一般婀娜多姿,它们仿佛在欢迎人们来到高处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谁能独占菊花的美呢? 那是陶渊明从彭泽归来时,那片宁静的土地没有被破坏。菊花最能引起人们的清酒之兴,它有独特的风韵。
南山依然翠绿地倚立在那里,采摘花朵的人们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思念,而西风则吹醒了他们的情感。菊花在冬天绽放出金色的花蕊,让人想起了秋天的美好时光。我曾经记得在秋天的时候品尝过这些菊花的清香,并为之写下了赞美诗篇。菊花的颜色斑斓,像是眼泪一样沁入心田。恐怕在节日的时候,蜜蜂会因为菊花的凋谢而感到忧愁,雨后的风景也变得暗淡无光。明天就是重阳节了,我不知道该为谁佩戴那些装饰着菊花的小发饰。
赏析:
《齐天乐·其二菊》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全词以写菊为主,通过描写菊花的优美形态与芬芳香气,表达了词人对菊花的热爱之情。
“丛幽一笑东篱晓”中的“丛幽”一词,形容菊花生长在茂密的草丛中,而“一笑”则描绘出了菊花盛开时的愉悦神情;“东篱晓”则表明菊花是在清晨的太阳下绽放的。这里的“东篱”指的是古代文人墨客常用的一种雅号,象征着清高、超脱的生活态度;而在清晨阳光下开放的菊花,则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坚韧。
“霜华又随香冷”中的“霜华”是指菊花上的霜花,它给菊花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香冷”则表明菊花的香气已经随着气温的降低而消散殆尽。这里的“香冷”不仅仅是指菊花本身的香气消失,更是一种时间流逝的象征,表示春天的离去和冬天的到来。
“晕色黄娇,低枝翠婉”中的“晕色”是指菊花颜色的变化,由淡黄逐渐加深至金黄色;“黄娇”则是形容菊花的娇嫩可爱;“低枝翠婉”则描绘出了菊花枝条低垂的姿态,给人一种柔美的感觉。这里的“低枝”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但同时也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而“翠婉”则强调了菊花的颜色鲜艳而美丽,给人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来趁登高佳景”中的“登高”则是古人常做的一件事,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而在这里,菊花则是最佳的象征物之一。这里的“佳景”则是指美好的景色或环境,而菊花的出现则为这些景色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谁偏管领”中的“管领”意味着主宰、引领的意思,这里暗示着菊花的优雅气质无人能比;而“彭泽归来”则是指诗人回到了故乡彭泽,这里的“归”字还隐含着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
“最惬清觞,道家标致自风韵”中的“清觞”是指清澈的酒水,代表着纯洁和高雅;而“道家标致”则是指诗人追求自然、简朴的生活方式,这与道家思想相契合;“自风韵”则强调了菊花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气质。
“南山依旧翠倚,采花无限思,西风吹醒”中的“南山”则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象征着永恒和不变;而“翠倚”则强调了南山的美丽和壮观;“采花无限思”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怀念之情;而“西风吹醒”则暗示着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万蕊金寒,三秋梦好,曾记餐英清咏”中的“金寒”则是指菊花在冬天依然保持着金黄色的花瓣,给人带来了温暖的感觉;而“三秋梦好”则是指秋天的回忆美好而难忘;这里的“餐英清咏”则是指品评菊花之美并吟咏成诗的行为;而“曾记”则表明了诗人对这段经历的怀念之情。
“斓斑泪沁,怕节去蜂愁,雨荒烟暝”。这里的“斓斑泪沁”则形容了菊花的美丽动人到了令人流泪的地步;而“怕节去蜂愁”则暗示着菊花的美丽会吸引蜜蜂前来采集花粉并为它担忧;而“雨荒烟暝”则描绘了一种凄凉的景象,暗示着菊花所处的环境可能比较恶劣。
为谁簪短鬓”中的“重阳”指的是农历九月九日的传统节日——重阳节;而这里的“为谁簪短鬓”则是说不知道谁会来欣赏这美丽的菊花并为它簪上发饰。这里的“簪短鬓”则象征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自己形象的重视和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