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屦寻春苦未迟。洛城樱笋正当时。三千界外归初到,五百年前事总知。
吹玉笛,渡清伊。相逢休问姓名谁。小车处士深衣叟,曾是天津共赋诗。
诗句释义
1 杖屦寻春苦未迟:拄着拐杖步行去寻找春天的景色,但并不觉得太早。”杖屦”指的是拄着手杖和鞋(古代文人常用以行走),”寻春”表示寻找春天的美景,”苦未迟”则表达了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洛城樱笋正当时:洛阳城(洛城)的樱花和笋子都正值最佳时期。洛城通常指的是洛阳,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城市,这里的樱花和笋子是春天的象征。
- 三千界外归初到,五百年前事总知:从三千世界的外面回到这个世界的最初,对于过去的五百年的事情了如指掌。这里的”三千界外”和”五百年前”都是夸张的说法,表示对时间跨度的感慨。
- 吹玉笛,渡清伊:吹奏着玉笛,渡过清澈的河水(清伊河)。”吹玉笛”是一种高雅的音乐活动,”渡清伊”则可能是指渡过清澈的河流,这里的”伊”可能是地名,也可能是人名。
- 相逢休问姓名谁:如果遇到就不必询问对方的姓名。这是一种随遇而安的态度,表示对相遇的珍视,不期待了解对方的具体信息。
- 小车处士深衣叟:一个小车处的官员和一个穿深衣的老翁曾一起在天津共赋诗。”小车”可能是一种交通工具或者官员的称呼,”处士”是对有学问的人的一种尊称,”深衣叟”则可能是指穿着深衣的老者。
译文
拄着手杖步行寻找春天,不觉得太早;洛阳城中的樱笋正是最佳时节。我从一个三千世界之外回到这个世界的最初,对于过去五百年的许多事情了然于心。吹着玉笛,渡过清澈的河水;如果遇到就不必询问对方的姓名。一个小车处的官员和一个穿深衣的老翁曾一起在天津共赋诗。
赏析
这首鹧鸪天描绘了诗人在春天里漫步寻找美景的心情,通过对比自己与古代文人的交往,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和深刻。同时,诗人也表现出了一种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