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冷罥秋千索,雨透花颦。雨过花皴。近觉江南无好春。
杜郎不恨寻芳晚,梦里行云。陌上行尘。最是多愁老得人。
西园冷罥秋千索,雨透花颦。雨过花皴。
近觉江南无好春。
杜郎不恨寻芳晚,梦里行云。陌上行尘。最是多愁老得人。
赏析:
这首《采桑子》是宋代诗人张炎的作品,描绘了一幅秋雨中的江南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春光的怀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中通过“西园”“雨”“花”等关键词,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内心深处的忧愁与哀婉。
首句“西园冷罥秋千索”,以冷冽的笔触勾勒出秋日黄昏时分的西园,秋千索在寒风中摇曳,给人一种凄凉而孤独的感觉。这里的“冷”字不仅形容了秋风,还隐喻了作者内心的寒冷与孤寂。紧接着,“雨透花颦”,描绘了雨后花朵上留下的水珠,仿佛在默默诉说着春日的离去。“雨过花皴”,进一步描绘了雨水过后,花瓣上的纹路更加明显,如同人的皱纹一样,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近觉江南无好春”,这句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春色的失望。在这里,“无好春”不仅是对春天的遗憾,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人用“无好春”来形容春天的不再美好,暗示了青春易逝、美好不再的感慨。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
接下来两句“杜郎不恨寻芳晚,梦里行云。”则展现了诗人对青春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用“杜郎”指代自己,表达了他对青春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而“梦里行云”则暗示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追求,即使在梦中也想要追随那飘渺的行云。
最后两句“陌上行尘,最是多愁老得人”,则是对全诗情感的升华。这里,“陌上行尘”象征着世俗的纷扰和人生的沧桑;而“最是多愁老得人”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苦短、岁月催人老的感慨。诗人通过对这些诗句的解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深情而又多愁善感的张炎,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时间的感慨,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与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