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神京、目断烟草,青天长剑频倚。香街十里朱帘月,空想当年华丽。堪叹处。渺沙霭蒹葭,咿雁声起。平山谩记。怅杨柳春风,晴空栏槛,陈迹总非是。
重阳好,红叶黄华满地。良辰美景如此。青油幕府传芳斝,苒苒露琼花气。还更喜。看玉阃规恢,笑骋伊吾志。尘清北冀。便向关洛联镳,巍巍冠佩,麟阁画图里。

【注释】

神京:指北宋首都汴京,在今河南开封。

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古人有登高之习。平山:即平山县。赵子固:名汝说,宋代诗人、词人。帅机:统率军队。

伊吾:西域古国名。唐初置安西都护府于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东)。麟阁:汉班超出使匈奴时,画了一只麒麟的画像,置于未央宫的麒麟阁以示后人。后以“麟阁”比喻功臣名将图籍。

【赏析】

此词为庆贺友人赵汝说重阳日登平山之作。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写情叙事,全词融写景、咏怀、抒志与记事为一体,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大义的忠诚和对友人的赞美之情。

这首词是作者在重阳节登高望远,看到故都汴京一带烟水茫茫,而自己却漂泊在外,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词的上半阕,先从登高所见的汴京景色落笔:京城的繁华景象,历历如在眼前。“青天长剑”,“香街十里”,写出汴京的繁华;“朱帘月”、“华丽”,则勾勒出汴京的辉煌。然而,这辉煌的汴京却已物是人非,作者对此深感痛惜。“堪叹处”,“渺沙霭蒹葭”,点出汴京的荒凉,也暗含着作者自己的身世之慨。接着又写到“空想当年华丽”,进一步表达出对汴京昔盛今衰的感伤情绪。“咿雁声起”三句,则通过描写平山的杨柳春风吹拂,栏槛上的露珠晶莹剔透,以及雁群飞过时发出的鸣叫声,表现出汴京昔日的美好风光和作者对汴京往昔繁荣景象的无限怀念。

“平山谩记”。这一句,表明词人为缅怀汴京昔日的美好时光,便想起了平山上的旧游之地。“怅杨柳春风”,则进一步渲染出了汴京昔日的繁荣景象。“晴空栏槛”,“陈迹总非是”,说明汴京今日已变得面目全非了,词人对此深感痛惜。词人由眼前的汴京想到过去的汴京,自然要想到自己的经历。“平山谩记”,既指汴京往日繁华如梦的回忆,也暗示了汴京今日荒废的凄凉。

“重阳好”三句,词人转而写自己此时的心情。“红叶黄华满地”,描绘了秋色浓艳的景色;“良辰美景如此”,表达了他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意。“青油幕府传芳斝”三句,词人进一步描绘了当时宋室君臣在平山宴乐的情景;“苒苒”三句,则描绘了平山宴会中群臣欢聚一堂,饮酒赋诗的情景。词人在此用典,意在表明自己虽然身在异地,但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还更喜”三句,则表现了一种豪迈的气概。“玉阃规恢”,指宋室收复失地,恢复疆土;“笑骋伊吾志”,则表示自己决心驰骋疆场,收复失地,为国家建功立业。

词的下半阕主要叙述词人随赵汝说一起登上平山的经历。“尘清北冀”二句,词人首先指出自己随赵汝说登临平山的目的:为了肃清北方的敌氛。“向关洛联镳”,则表明了词人在北地与赵汝说结伴同行,共同致力于抗金复土的伟大事业。“巍巍冠佩”,则是说他们在中原大地上建立功勋,威震四方。“麟阁画图里”,则表明了他们所建立的功勋已经载入史册,永垂不朽。最后两句:“看玉阃规恢,笑骋伊吾志”,既是对前文的总结,又是对后文的展望:既然现在有机会收复中原,那就应该抓住机会,奋勇杀敌,报效国家,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

词人的爱国主义热情溢于言表。他不仅歌颂了汴京昔日的繁华,而且还回顾了自己随赵汝说同登平山的经历,表现了他不忘祖国、渴望恢复失地的爱国激情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