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酬佳节访江皋,短棹能宽脚力劳。
把菊未遑忧岁恶,爱松相与叹风饕。
雨馀得水三湖阔,天静无尘九叠高。
老病不将诗领会,新来能赋属儿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理解作者情感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准确细致把握诗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同时还要了解诗歌的相关知识,如作者、创作风格、写作背景等,这样就能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本首诗是诗人在九日重阳节这一天与诸子同游湖庄时写的一首咏物言志诗.诗的开头两句写诗人重阳时节出游湖庄的情景,中间两句抒发了诗人重阳赏菊的愉悦心情,最后两句抒发诗人晚年不修诗赋却能教子作诗的感慨.

【答案】

九日领诸子同季明泛舟之湖庄为酬佳节访江皋,短棹能宽脚力劳。

把菊未遑忧岁恶,爱松相与叹风饕。

雨馀得水三湖阔,天静无尘九叠高。

老病不将诗领会,新来能赋属儿曹.

译文:

重阳佳节我与儿子们一同去湖庄游玩,为了排遣重阳节的寂寞,我乘船游览了湖庄.

我驾一叶扁舟,可以舒展开我的双腿,感到轻松愉快.

我与儿子们在园中摘取菊花,没有闲暇担心天气寒冷.

我爱松树的苍劲挺拔,它抵御风雨的本领很强.

雨后湖水上涨,湖面宽阔开阔.

天空晴朗无云,湖上清风徐徐.

由于年事已高,我已不能作诗,但还能教导儿子.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从全诗看,诗人以自己的亲身感受,描绘了自己晚年生活的悠闲自在、闲适自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九日领诸子同季明泛舟之湖庄”一句,点出时间,交代了诗人出游的目的.“为酬佳节访江皋”,即是为了重阳节登高饮酒.

“短棹能宽脚力劳”,说明诗人驾着小船,轻松自如地游玩.“未遑忧岁恶”,写出诗人在重阳佳节出游的心情.这两句写景,既表现出诗人游湖的悠然自得,又反映出他内心的惬意,透露出他对人生的态度:既然无法改变,不如随遇而安;即使有忧虑烦恼,也应放下.诗人用“未遑”两字,表明自己没有时间去忧虑什么,更不会去担忧岁月蹉跎.

“把菊未遑忧岁恶,爱松相与叹风饕”,两句写诗人在菊下采摘菊花、观赏松树,欣赏大自然的美.“把菊”句中的“未遑”,意为来不及,说明诗人无暇顾及秋日的严寒;“爱松”句中的“相与”,意为一起,表示诗人与儿子们一起赏玩松木.这两句既写景,又写人.

“雨馀得水三湖阔,天静无尘九叠高”,“雨馀”二句写雨后湖面上的景象:湖水涨满,湖面宽阔;湖边树木葱郁,山峦起伏.“雨後”二字点出了时间.“雨馀得水”,既指湖水涨满,又暗示雨水洗去了秋天的浮尘.“三湖”是指湖中三条大湖的水.诗人看到湖中水波荡漾,觉得非常舒服.“天静无尘”是说天气晴好的时候,空气清新,天空湛蓝,没有一丝杂质.“九叠高”是指山势层叠,非常壮观.“天静”二字点出时间.“天静无尘九叠高”一句,既写出了自然景色的美好,又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喜悦.

“老病不将诗领会”,这是杜甫对自己年老体衰,不能像年轻时那样作诗的遗憾.“新来能赋属儿曹”,这是杜甫对自己年老体弱,不能再像年轻时那样游历山水,只能在家中教子作诗的惋惜.这两句既反映了诗人的心境,也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

全诗写景状物,语言质朴生动,感情真挚深沉,充分表达了杜甫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