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水远天长,笑把玉龙嘶。一声声,吹断寒云沧波里。幽愁暗恨,弄皓月,怨白日。问太虚不尚,则成休矣。
云心鹤性,死也要冲霄,乘风去。分自有、终合仙飞。感古怀今聊把笔。落叶寒蝉悲。使人增怨抑。
【注释】
(1)菊花:指菊花酒。新:新鲜,这里指刚刚酿好。
- 忽:忽然。水远天长:形容天地辽阔。
- 笑:以笑声表示欢快。把:持。玉龙:指笛子。嘶:呜叫声。
- 沧波:深蓝色的波浪。
- 弄皓月:指用笛声逗引皎洁的月亮。
- 怨白日:指怨恨着白昼。
- 太虚不尚(xiāng):《庄子·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成休矣:即“成事矣”,意即事情已经成了。
- 云心鹤性:比喻人的志向高洁。
- 终合仙飞:最终和神仙一起升入太空。
- 感古怀今:感慨古人和自己的遭遇。
- 聊:姑且,顺便。把笔:指写作。
- 落叶寒蝉悲:形容秋天景象凄凉,令人伤感。
【赏析】
这是一首借物抒情诗,通过描写笛声吹断寒云、明月和太阳,表现诗人豪放、旷达的个性和追求自由、超越现实的壮志。
首句写笛声在广阔天地间回荡,使人感到一种超脱尘世的自由之感。二句写诗人欢欣鼓舞地吹奏起笛子来。“忽”字突出了笛声的高亢、嘹亮,而“笑”字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喜悦之情。三句写笛声悠扬激越,仿佛要把那漫天的白云都吹散似的。四句写诗人的心境,他面对浩渺的宇宙,不由得发出了深沉的感慨:“问太虚不尚,则成休矣!”这两句表明诗人胸怀壮志,不甘平庸,要像仙人一样冲上云霄,乘风而去。五到七句是全诗的重点,也是最富有哲理性的部分。诗人运用夸张手法,将笛声比作“玉龙”、“云心”、“鹤性”、“沧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笛声的美妙与高亢。“吹断寒云”,既写出声音之大,又写出笛声之美;“吹破寒云”,既表现出诗人豪迈的气概,又显示出诗人对现实黑暗的不满。“幽愁暗恨”,“怨白日”,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愤恨,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以及对邪恶势力的蔑视。最后三句是全诗的总结。诗人用“问太虚不尚”这一反问句来表达自己的决心和信念:既然世间没有值得留恋的东西,那就干脆去追求更高远的目标吧!“则成休矣”既是对前文的总结,又是对未来的展望,充满了坚定的信念和豪迈的精神。
这首诗通过对笛声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韵味。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