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神仙去,工夫譬似闲。一阳初动,玉炉起火炼还丹。捉住天魂地魄,不与龙腾虎跃,满鼎汞花干。一任河车运,径路入泥丸。
飞金精,采木液,过三关。金木间隔,如何上得玉京山。寻得曹溪路脉,便把华池神水,结就紫金团。免得饥寒了,天上即人间。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本词为宋代诗人苏轼所作的一首词。
要做神仙去,工夫譬似闲。一阳初动,玉炉起火炼还丹。捉住天魂地魄,不与龙腾虎跃,满鼎汞花干。一任河车运,径路入泥丸。
飞金精,采木液,过三关。金木间隔,如何上得玉京山。寻得曹溪路脉,便把华池神水,结就紫金团。免得饥寒了,天上即人间。
释义:
我要追求神仙般的长生不老,就像做其他事情一样,不必太过紧张。当阳气开始升动时,我点燃了玉炉中的仙药炼制金丹。抓住天地之间的精华,不被龙的腾飞和虎的奔腾所动摇,让满罐的汞花消失。任由体内的真气运行,直接进入泥丸宫。
飞升到金丹境界,采集木液,通过三关考验。金木两门相隔,如何才能到达玉京山。找到曹溪的修行路线,把华池的神水结成紫金团。这样可以避免饥寒之苦,因为天上就是人间。
赏析:
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是一首咏道之作。他通过自己修炼成仙的经历,表达了对道家修炼之道的理解和追求。整首词充满了豪放洒脱、超然物外的情感,展现了苏轼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词的开篇“要做神仙去,工夫譬似闲”,直接点明了主题。作者以“神仙”作为目标,表达了自己对超脱世俗、追求永恒的向往。而这种向往,又似乎并不需要太多的功夫和努力,就如同“工夫譬似闲”一样。这种看似轻松的态度,实则反映了苏轼对于道家修炼之道的深刻理解。他认为,修炼并非仅仅是为了追求长生不老,而是一种超越物质世界、达到精神升华的手段。
词的中间部分“一阳初动,玉炉起火炼还丹”,进一步描绘了修炼的过程。这里,“一阳初动”指的是阳气在体内开始上升,“玉炉起火”则象征着修炼者开始燃烧仙药,炼制金丹。这个过程充满了神秘和庄严感,也体现了作者对道家修炼之道的崇敬之情。
词的后半部分“飞金精,采木液,过三关”,展示了修炼者在过程中的种种经历。这里的“飞金精”、“采木液”都是道家修炼中常用的术语,分别指代修炼者的内丹和外丹。而“过三关”则是指修炼者在修炼过程中要经历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是“金关”、“木关”和“火关”,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
词的结尾部分“免得饥寒了,天上即人间”则是对整个作品的总结和升华。在这里,作者用到了佛教的“无量劫来修到人身,始知人世有饥寒”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人生苦难的深刻认识和对超脱世俗、追求永恒的坚定信念。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天上即人间”这一观念的理解。他认为,只要修道成功,就可以摆脱物质世界的束缚,实现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
这首《水调歌头》通过对道家修炼过程的描绘和表达,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苦难的深刻认识和对超脱世俗、追求永恒的坚定信念。同时,它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有很高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