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结轻车五马随。倾城争出看花枝。笙歌十里岩前去,灯火千门月下归。
莲炬引,老莱衣。蛾眉无数卷帘窥。谁知万里逢灯夕,却胜寻常三五时。

鹧鸪天(其四)

任静江经略安抚日元夕奉亲出郊

彩结轻车五马随。倾城争出看花枝。笙歌十里岩前去,灯火千门月下归。

莲炬引,老莱衣。蛾眉无数卷帘窥。谁知万里逢灯夕,却胜寻常三五时。

注释:

  1. 彩结轻车五马随:五彩丝线系着轻快的马车和五匹马跟随着。
  2. 倾城争出看花枝:整个城市的人都争先恐后地出来欣赏花朵。
  3. 笙歌十里岩前去:笙歌声传遍了十里之外的山岩。
  4. 灯火千门月下归:万家户的灯火在月光下闪烁,人们在归来时点亮了灯火。
  5. 莲炬引,老莱衣:莲花形状的蜡烛照亮了道路,老莱子的衣服被掀起以显示其真实性。
  6. 蛾眉无数卷帘窥:无数的蛾眉般的女子卷起窗帘窥视。
  7. 谁知万里逢灯夕,却胜寻常三五时:谁曾想到,在这万里之外遇到如此美好的夜晚,胜过平常的元宵节或中秋节。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任静江所作的一首词《鹧鸪天·其四》。全词描绘了一幅热闹非凡、欢庆祥和的景象,展现了古代元宵节的美丽与欢乐。

首句“彩结轻车五马随”,描绘了彩结缤纷的马车和五匹骏马跟随的场景,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节日的喜悦氛围。次句“倾城争出看花枝”,进一步描绘了整个城市的人们争相出门观看花朵的场景,表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热爱。三句“笙歌十里岩前去”,则展现了笙歌四溢,声声入耳,仿佛可以听到那悠扬的乐音在空气中回荡,让人陶醉其中。

接下来的四句则更加具体地描绘了节日中的各种细节。“灯火千门月下归”,描绘了万家灯火在月下闪烁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氛围。“莲炬引,老莱衣”则巧妙地运用了典故,通过莲炬和老莱子的衣服,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视。而“蛾眉无数卷帘窥”则描绘了众多女子翘首期盼的眼神,展现了她们对节日的热爱和期待。

尾句“谁知万里逢灯夕,却胜寻常三五时”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更深的思考层面——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无论身处何方,都能感受到那份喜悦和温馨。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引发了读者对于生活、情感等深层次话题的思考。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描绘了元宵节的美丽与欢乐,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生活的美好和情感的深深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