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节物此山川,倦客登临独惘然。
戏马台荒年自久,射蛇公去事空传。
黄华半老清霜后,白鸟孤飞落照前。
不与兴亡城下水,稳浮渔艇入淮天。
【注释】
1.戏马台:在今江苏南京市。
2.节物:指节令时物,即岁时所应的景物。
3.山川:指南京的名胜古迹。
4.倦客:作者自指。倦客,指长期在外作官的人。登临:登山眺望。
5.戏马台荒年自久:指春秋战国时期吴王阖闾曾为纪念伍子胥而建戏马台,后来荒废了。
6.射蛇公:传说中的楚将项少龙,他曾经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国,被尊为“射蛇公”。
7.黄华:指菊花。
8.白鸟:指鸿雁。
9.城下水:指城壕里流的水。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九日登戏马台》。诗中通过描写秋天的山水景色,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渴望归隐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乱不安的局面。
首联:“当时节物此山川,倦客登临独惘然。” 诗人站在高山之巅,放眼望去,眼前的山川风景与自己的处境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里的“节物”指的是岁序更迭的时令之物,也就是山川风景。而诗人作为一位“倦客”,却无法摆脱对仕途的厌倦,只能独自登上山巅,感到迷茫和惆怅。
颔联:“戏马台荒年自久,射蛇公去事空传。” 这里诗人提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吴王阖闾为了纪念伍子胥而建的戏马台,后来荒废了。同时,诗人还提到了传说中的楚国将领项少龙,他曾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国,被尊为“射蛇公”。虽然这些事迹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但它们仍然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对于现在的诗人来说,这些英雄事迹已经不再重要了。
颈联:“黄华半老清霜后,白鸟孤飞落照前。”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日画卷。黄色的菊花盛开在山间,仿佛在告诉人们岁月的痕迹;而白色的大雁则在落日余晖下孤独地飞翔着,仿佛在诉说着离别之情。
尾联:“不与兴亡城下水,稳浮渔艇入淮天。” 最后两行诗则是诗人对自己的人生态度的抒发。他认为自己的生命如同水上的渔艇一样,虽然会随着水流飘荡不定,但却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的乐趣。因此,他决心不再追求名利地位,而是选择了一种更加宁静、自由的生活方式来度过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