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鼓催春,蛮歌走饷。雨前一焙谁争长。低株摘尽到高株,株株别是闽溪样。
碾破春风,香凝午帐。银瓶雪滚翻成浪。今宵无睡酒醒时,摩围影在秋江上。
【注释】:
1、“画鼓催春”句:春天来了,画鼓擂起。
2、“雨前一焙”句:雨前的茶园里谁与争高下?
3、“低株”句:矮小的茶树摘尽了才到高大的茶树。
4、“碾破”句:在春风中把茶叶碾碎。
5、“银瓶”句:倒进银瓶中的茶水像雪片翻涌。
6、“摩围”句:摩围岭上的影子映在秋江之上,仿佛还在。
【赏析】:
这是一首咏茶的诗。诗人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雨前采制的毛尖茶,并抒发了自己的感受。
首句“画鼓催春”是说春天来临,画鼓敲起了。这里以画鼓为线索,引出下文的春茶采摘。次句“蛮歌走饷”,是说采茶人唱着山歌,一边走一边将新摘的嫩芽送到集市上去卖。第三句“雨前一焙谁争长”,意思是说雨前的茶树,谁与争高低呢?这里的“焙”是指茶树丛,“争长”就是争夺第一,说明茶树丛里嫩芽的多少,就决定着采制毛尖茶的多少。第四句“低株摘尽到高株”,意思是说矮小的茶树已经摘完,只剩下高大的茶树了。这两句是说,雨前的茶树丛里,谁与争高低?矮小的茶树已经摘完,只剩下高大的茶树了。
第五、六句“碾破春风,香凝午帐”。“碾破”句的意思是说,把新采的嫩茶在碾盘里碾碎。“春”指的就是春茶的嫩芽,“午帐”是古代的一种床,用来休息和睡觉的,这里指的就是午觉。“香凝”是说香气凝聚,“午帐”是中午时分的床。这四句的意思是说在春风中把春茶的嫩芽碾碎了。“银瓶”三句的意思是说,倒进银壶里的茶水好像雪片翻涌。“银瓶”是古代的一种酒器,这里指的是盛放茶水的大壶。“雪滚”即形容茶水翻滚的样子,“翻成浪”是说茶水像海浪一样翻滚。这四句的意思是说,倒进大壶里的茶水好像雪片翻涌,而且茶水翻滚的样子就像海浪一样。
最后两句“今宵无睡酒醒时”,“今宵”指的就是今天晚上,“酒醒”是说喝醉了酒醒来的时候。“摩围”三句的意思是说,摩围岭上的人影映在秋江之上,仿佛还在。“摩围”是古地名,这里指的就是摩围岭,岭上有一座亭子,亭名就叫摩围。“影在秋江上”,意思是说摩围岭上的影子映在秋天的江水上,仿佛还在。这四句的意思是说,今晚没有睡好,等到酒醒了以后才知道原来刚才摩围岭上的影子映在秋江之上,仿佛还在。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作者范仲淹任福建转运史。当时福建出产的好茶很出名,所以范仲淹写了这首《踏莎行》来描写福建的龙团茶。《龙团茶》是宋代名茶之一,产于福建建阳一带,创制于唐末五代时期。据《建瓯县志》载:唐代就有蒸茶法,至晚唐五代时已普遍流传于闽北各地。北宋时,建州(建瓯)的建溪谷生产出一种品质优良的茶,称为“建茶”;政和年间(1111~1117),政和县(今福建政和县)又生产出一种品质更优的新茶,称它为“政茶”。由于两种茶叶外形均如圆饼,故都统称为“龙团”。龙团茶的品质优异,色白如玉;汤色澄碧,如清泉之味;叶底匀整,如松石之状。所以有“龙团茶号绝品”之说。
范仲淹曾写《和章岷从事题雨岩飞泉阁》诗:“白云满地藏山寺,绿水通村绕酒家。”可见他在福州期间对福州的自然景观十分欣赏。《踏莎行》这首词,从内容和形式看,很像是词人在福州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