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报贾船回。三径荒锄菊卧开。想得邻船霜笛罢,沾衣。不为涪翁更为谁。
风力袅萸枝。酒面红鳞惬细吹。莫笑插花和事老,摧颓。却向人间耐盛衰。

【注释】贾:指船主。贾船,船主的船。三径:这里泛指庭院中的道路或园中小路。想得:思念、回想。邻船:船上的人。霜笛:秋日傍晚时吹的笛声。沾衣:衣服因受冷风吹而湿润。风力袅萸枝:秋风劲吹,使萸树枝条飘摇。酒面红鳞惬细吹:酒面上的红色泡沫,被风轻轻吹动的样子。莫笑(wò):不要嘲笑。插花和事老:插花打扮来讨好别人。摧颓(cuī tuí):形容衰老、颓败。却向人间耐盛衰:经受住世间的变迁与兴衰。

【赏析】

《南乡子·重九》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以“菊”为题,通过描写作者自己重阳节登高赏菊的情景,抒写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全词写景清丽,抒情深挚,笔法自然流畅,意境深远,语言明快自然。

上片起首二句,写重阳日登山赏菊之情景。“未报”,犹言未曾得到。“贾船回”,指船主的船刚刚回来。这二句说:还没有等到从贾船上归来,菊花就开满了小院,菊叶间还留有露珠。“荒锄菊卧开”,写菊花已经盛开。“三径”,这里泛指庭院中的小路。“荒锄”,指庭院里荒芜了的小路。这两句写重阳节后,在庭院中菊花盛开,但已无人来赏菊了。“想得邻船霜笛罢,沾衣”,写在登高途中,偶遇同舟人,听其吹笛而感伤离别之情,不禁泪湿衣襟。“邻船”,指同乘一船的人。“霜笛”,指秋日的晚笛。这四句写作者在登高途中与邻船同舟人相遇,听他吹笛而感到悲凉,不禁泪湿衣襟,也流露出他与友人分别后的伤感之情。“不为涪翁更为谁”,这二句写自己虽然登上高处,但心中仍然惦记着同舟之人,不知他在何处。“涪翁”,指诗人的朋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陆游曾于乾道八年(1172)由四川东川帅署移司建康。这年秋天与辛弃疾约期重九相会。但到那天,辛弃疾因事没有赴约,于是陆游便乘船往建康,而辛弃疾则独自登山赏菊。“更”,犹言另外。这二句写作者登高之后,心中仍然惦记着陆游,不知他是否已经到了建康。

下片起首二句,写登高赏菊时所见之景。“风力”,指秋风劲吹。“袅”,摇曳貌。“萸枝”,指茱萸,一种可入药的植物。这二句意思是:秋风劲吹,把茱萸树枝条吹得摇曳多姿,又见酒面红色的酒面上的泡沫被风轻轻吹动,好像在跳动。“莫笑”,不要嘲笑,即不要讥笑。“插花和事老”,指女子打扮得妖冶艳丽,以讨男子欢心,以求得他的宠爱。“摧颓”,这里用作动词,指衰老、颓败。这二句说:不要以为女子打扮妖艳是为了取悦男子,使自己得以长久地获得男子的宠爱;其实她们的容颜早已衰败不堪,只是还要强颜欢笑而已。这二句是借女子的口吻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却在人间耐盛衰”,意谓尽管自己年岁已高,但仍要像女子一样经受得住世间的变迁与兴衰。这二句是说自己虽年岁已高,但仍要经得起世间的一切变化与兴衰,不枉此生。结句是说自己虽然年岁已高,但仍要经得起世间一切变幻与兴衰,不能虚度此生。

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它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留恋以及由此而生的种种惆怅和无奈。全词写景清丽,抒情深挚,笔法自然流畅,意境深远,语言明快自然,是辛弃疾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