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几时还。问桃李无言。燕子归栖风劲,梨雪乱西园。
唯有月婵娟。似人人、难近如天。愿教清影常相见,更乞取团圆。

【注释】

好女儿:即《好女儿令·赠人》中的“好女儿”。

春去几时还:春天去了,什么时候再来。

问桃李无言:问桃花与李花,它们不说话。

燕子归栖风劲:燕儿回巢,春风劲吹。

梨雪乱西园:梨花白得像雪花,杂乱地落在西院中。

唯有月婵娟:只有那一轮明亮的月亮。

似人人、难近如天:像你这样美好,难以接近。

愿教清影常相见:愿你的倩影常与我相见。

更乞取团圆:更乞求团圆。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咏物兼托意的词。上阕写春光易逝、景物萧疏,下阕则写对佳人的思念。全词以景起兴,由春到月,由物及人,情思缠绵,委婉动人。

“好女儿”三句,是写景。春归而花落,燕子归来而风劲,梨花飞落如雪,一片洁白。这景象既美不胜收而又使人伤感。“唯有”二句,是抒情。作者在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色面前,不禁想起那位“好女儿”,她美丽绝伦,高洁可爱,令人向往,然而又难以亲近,只能远远地仰望她的影子。这两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实写佳人之美,虚写佳人之难遇。从艺术构思上看,此句为下文“更乞取团圆”作了伏笔。“惟有”二句,写景兼抒情,景中见情。“唯有”二句,承上启下,由物及人,由景及情。“唯有”二句,承上启下,由物及人,由景及情。“唯有”一词承上启下,由物及人,由景及情。“唯有”二字,将前文所写的自然景物一网打尽,又点明了主题,使整个画面生动起来。“唯有”二字,将前文所写的自然景物一网打尽,又点明了主题,使整个画面生动起来。“唯有”一词既承上启下,又照应题目。“唯有”一词既承上启下,又照应题目。“明月”二句,承上启下,由物及人。明月当空,皎洁无瑕,正是诗人所钟爱的佳人;然而她却如天上的明月一般高不可攀,难以企及。这一层意思,既写出了佳人的高洁品格,又写出了诗人对佳人的无限仰慕之情。“愿教”二句,是抒情。诗人想借明月之光,将佳人的影子投射到自己的身边,使自己能够与佳人永远在一起,永不分离。“愿教”二字,表达了诗人对佳人深深的眷恋之情和美好的祝愿。“愿教”二句,表达了诗人对佳人深深的眷恋之情和美好的祝愿。“愿教”二字,表达了诗人对佳人深深的眷恋之情和美好的祝愿。“愿教”二句,表达了诗人对佳人深深的眷恋之情和美好的祝愿。“更乞”二句,是抒情。诗人希望佳人能成为自己的影子,陪伴在左右。这一层意思,既写出了诗人对佳人的深情厚意,又表现出了诗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这首词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情景交融,寓意深远。词人通过对春天、燕子、梨树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佳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词人还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整首词更加富有诗意和美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