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风袅断沈烟炷。霏微尽日寒塘雨。残绣没心情。鸟啼花外声。
离愁难自制。年少乖盟誓。寂寞掩朱门。罗衣空泪痕。

【注释】

沈烟:古代的一种香,以沉香木屑或香料制成。袅:飘拂。霏微:细雨纷纷的样子。没心情:无心绪。乖:违背,不遵守。寂寞掩朱门:朱门,红色的宫门。

【赏析】

《菩萨蛮·小庭夜饮》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表现了作者因离愁难制而引起的孤独、伤感之情。全词情景交融,意境清幽,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令人回味无穷。

“轻风袅断沈烟炷”,起句写景。轻风徐徐吹来,仿佛把一缕缕香烟轻轻吹断了。“袅”,“断”都是动词,形容风吹得轻而柔。“沈烟炷”,点燃的香炉中的香烟,袅袅地升起,随风飘去;“断”字写出了风之轻柔,又突出了香烟之长;“袅”字描绘出烟雾之缭绕。

“霏微尽日寒塘雨”。这两句紧承上句,描写的是下阕开头的情景。“霏微”指雨丝细微,“尽”是极点的意思。“雨”字照应上文的“香烟”,将“香烟”与“雨”联系起来,既交代了环境,又渲染了气氛。

“残绣没心情。”这一句写景。“残绣”,指的是残破的刺绣,这里借代女子的绣衣,“没心情”,没有心情,即无心绪,无心欣赏风景了。“绣衣”照应上文的“香烟”,将“香烟”与“绣衣”联系起来,既交代了人物身份,又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

“鸟啼花外声”,这一句写景。这两句中,“鸟啼”与“花外声”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莺啼燕语报晴晖”(杜甫《客至》),“莺啼燕语”本是美好的春天景象,然而在这首词里却成了反衬,因为此时正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的时节,所以“莺啼燕语”也带有一种凄切之感。“花外声”则是指窗外传来的花木凋谢的声音。“花外声”与“鸟啼”相呼应,进一步渲染了凄冷的气氛。

“离愁难自制”五句,抒情。这几句是全词的重点。“离愁难自制”直接点题,抒发了作者对离别的深深思念和痛苦的心情。“年少”指年幼时,“乖盟誓”指违背当初的盟约。“寂寞掩朱门”意思是说:朱门紧闭,只有门上的铜环还闪烁着昔日的辉煌,而门前的台阶上却没有人来往。

“罗衣空泪痕”,结尾一句。“罗衣”,指女子所穿的衣裳;“罗衣空泪痕”的意思是说:“我的衣裳已经破旧了,上面也沾满了泪痕。”这两句是说:由于长期的分离和相思,自己容颜憔悴,衣衫褴褛,满身泪痕。

【赏析二】

白居易的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三月十五日,当是他在长安任太子少傅期间所作。此曲是一首思妇之作,抒写闺中人的离恨别情。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意境清幽。首句写春风拂面,香烟袅袅;次句写雨打残红,芳华不再,一片凄凉;三句写绣户无人,心事茫然;四句写鸟鸣花落,春光已逝;五句写离别多日,相思无期;六句写青春易逝,红颜易老;末句写孤守空闺,泪痕满面。整首词语言自然清新,感情真挚动人。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意境清美。首句写景:春风拂面,香烟袅袅;第二句写雨打残红,芳华不再,一片凄凉;第三句写绣户无人,心事茫然;第四句写鸟鸣花落,春光已逝;第五句写离别多日,相思无期;第六句写青春易逝,红颜易老;末句写孤守空闺,泪痕满面。整首词语言自然清新,感情真挚动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