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向晓,被西风揉碎,一天丝雨。乱织离愁千万缕,多少关心情绪。促织鸣时,木犀开后,秋色还如许。那堪飘泊,异乡千里孤旅。
应想帘幕闲垂,西楼东院,齐把归期数。记得临歧收泪眼,执手叮咛言语。白酒红萸,黄花绿橘,莫等闲辜负。朱笼归骑,甚时先报鹦鹉。
【注释】
①客豫章:在江西南昌居住。
③乱织离愁:形容离愁如丝般纷乱。
④关心情绪:牵挂着亲人的情意和心情。
⑤促织鸣时:秋天,蟋蟀开始鸣叫的时候。
⑥木犀开后:桂花开放以后。
⑦朱笼归骑:用红色的笼子装饰的马儿归来了。
【译文】
清晨江城被西风揉碎了一天丝雨。乱织离愁千万缕,多少关心情绪。秋色还如许,那堪飘泊,异乡千里孤旅。
应想帘幕闲垂,西楼东院,齐把归期数。记得临歧收泪眼,执手叮咛言语。白酒红萸,黄花绿橘,莫等闲辜负。朱笼归骑,甚时先报鹦鹉。
【赏析】
这是一首思乡词。作者借景生情、触景生情、即景生情等多种手法表达了他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江城向晓,被西风揉碎,一天丝雨。” 开头一句写江城之晓。江城,指江西南昌。向晓,指天亮之时。这句是说,当南昌城里的晨光照亮大地时,江城的秋风已经吹拂了整整一个清晨,把天边的云朵揉得如同一团团细碎的丝一样。这一句是全词的起句,也是全词的总领。
“乱织离愁千万缕,多少关心情绪。” 这里用了一个拟人化的写法,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内心的离愁别绪。“丝雨”本是自然现象,但在这里却成了“乱织”的工具,它像丝一样的“乱织”了词人的“离愁”,而且“千万缕”。而“千千万万”的“丝雨”又“多少关心情绪”,则更增添了一种凄清之感。
“促织鸣时,木犀开后,秋色还如许。”这三句是第二部分的内容,写的是秋景中的小动物们。“促织”是一种昆虫,又名蟋蟀,古人常以蟋蟀作为悲秋的象征。“木犀”,即桂花,古人有“桂子飘香”之说;“木犀开后”即指秋季到来以后桂花开花之后。这三句中,作者通过“促织”的鸣叫声以及桂花的芳香来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气氛,从而烘托出词人的内心世界。
“那堪飘泊,异乡千里孤旅。”这里用了一个反问的语气。“那堪”是何堪的意思,即怎能堪受得住呢!“飘泊”,本指漂泊不定,这里指远离故乡。“异乡”,指他乡。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怎能忍受得了这种漂泊在外、离家千里的孤独生活呢?
“应想帘幕闲垂,西楼东院,齐把归期数。”这三句是第三部分的内容,写的是家人盼望他早日归来的情形。“应想”,这里是猜测的意思。“帘幕”是指室内的窗帘和帷幔,“齐把”是指大家一致商量。这一句是说家人都猜想着词人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来,他们正在一起商量着回家的日子。
“记得临歧收泪眼,执手叮咛言语。”这两句是第四部分的内容,写的是词人与家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临歧”,指临别之际。“收泪眼”,是说离别之际,他流下了眼泪。“执手”,是握着彼此的手的意思。“叮咛”意思是反复叮嘱。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还记得我们分别之际的情景吗!那时候,我流下了眼泪,你一再地叮嘱我。
“白酒红萸,黄花绿橘,莫等闲辜负。”这三句是第五部分的内容,写的是词人离开家去远行时家人送行的叮嘱。“白酒”指美酒;“红萸”指茱萸;“黄花”是指菊花;“绿橘”是橘子。这三句的意思是说:不要因为贪玩而耽误了自己的大事,不要辜负了家人对你的期望啊!
“朱笼归骑,甚时先报鹦鹉。”这三句是第六部分的内容,写的是词人希望家人能早日将鹦鹉带回家中。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用朱红色的笼子装着的归家的马儿啊,什么时候才能把鹦鹉带回家呢?这里的“鹦鹉”指的是一种鸟。“报”,即带来之意。
这首词上片由景入情,下片由情入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从“乱织”到“归期”,由写景过渡到抒情,感情层层深入;再由“执手”到“莫负”,由叙事转入议论,感情层层升华。整首词语言质朴无华,但意境高远,情感真挚,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