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箫声断。窗底春愁乱。试着春衫羞自看。窄似年时一半。
一春长病厌厌。新来愁病重添。香冷倦熏金鸭,日高不卷珠帘。
【注释】
紫箫声断:指代女子的箫。箫是古代乐器,用竹制成,吹奏时发出悦耳的声音;“断”字则暗示了箫声的消逝。窗底春愁乱:形容闺中人的情思。
试着春衫羞自看:试着穿着春天的衣服,却感到羞愧。着春衫,即穿春衣,春衣轻薄,所以感到羞愧。
窄似年时一半:指春衫的袖口狭窄得就像去年一样的一半。
一春长病厌厌:整年生病而心情厌烦。
新来愁病重添:近来又生了愁病。
香冷倦熏金鸭:金鸭炉里的香气已经冷了,连烧香都懒得熏一下。
日高不卷珠帘:太阳升得很高了,连珠帘都没有卷起来。
【赏析】
这首词写闺中人春日感怀之苦闷。上片写闺中人的春愁,下片写闺中人的愁病,全从闺门望出。
“紫箫声断”,点明时节,暗示闺中人正独处幽闺之中,倚窗眺望。“窗底春愁乱”,写她凝眸远眺,触景生情。“乱”字将闺中人的愁情写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试着春衫羞自看”,进一步刻画她的内心世界,她不敢直视窗外的景物,怕被它们勾起心中的愁思。“窄似年时一半”,更突出她的孤独和寂寞,春衫袖口狭窄,恰似去年的一半。
下片写她因病生愁,因愁成病。“一春长病厌厌”,说明她已患病多日。“新来愁病重添”一句,既点出了季节,又揭示了病因,同时表明了她的病情加重。“香冷倦熏金鸭”,“日高不卷珠帘”,两句分别从室内外两个方面描绘了她的处境与心境。金鸭炉内的香气已经变冷了,连烧香都懒得熏一下,室外阳光明媚,但她却无心赏玩,连珠帘都不卷起,这进一步烘托了她愁病交加的心情。
这首词语言质朴自然,不加雕琢,却能将闺中人内心的痛苦真实地表现出来。作者善于运用白描手法,以简驭繁,寥寥数笔,便将闺中人的孤独、寂寞、烦闷等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