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残叶密过芳春,江北江南烟水昏。
何处飞来恼归客,小窗梦破正消魂。
月明声在溪桥侧,雨后人行绿树村。
啼得崔郎肠欲断,桃花颜色怅何存。

杜宇,别名子规,又名杜鹃、催归。相传为战国时期蜀王望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其啼声悲切如“不如归去”,寓意着离别之痛。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末夏初之际,听闻杜宇鸟的啼声,感受到一种深切的思乡之情和生命无常的哀愁。

诗的前两句:“花残叶密过芳春,江北江南烟水昏。”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述,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却又带有些许凋零之感的画面。花已残败,叶子繁茂,预示着春天的结束。而春天过后,长江以北和以南的景色都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给人以朦胧而忧郁的感觉,暗合了诗人对春去秋来的感慨。

第三句:“何处飞来恼归客,小窗梦破正消魂。”描述了杜宇鸟的出现给归家之人带来的困扰和不安。它不仅扰乱了诗人的梦乡,也牵动着他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这一句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互动。

接下来的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杜宇鸟带给诗人的感伤:“月明声在溪桥侧,雨后人行绿树村。”月光下,杜宇鸟的鸣叫回响在溪桥旁,细雨中,行人穿行于绿树环绕的村落中,这些细节共同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最后两句:“啼得崔郎肠欲断,桃花颜色怅何存。”以崔郎自喻,表达了诗人因听到杜宇鸟啼叫声而产生的深切悲痛。桃花的颜色象征着美好的春光,而杜宇鸟的啼叫似乎也带走了一些美好的事物,使诗人感到失落与惆怅。

这首诗通过描绘杜宇鸟的自然形象及其引发的思乡之情,传达了诗人在特定季节里对故乡、生命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杜宇的形象和声音成为了连接自然与人类情感的象征,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够体验到诗人心中的那份复杂与细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