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寒啼饥自聒耳,火中莲花那著水。
超然不复顾尘寰,空色两冥舍利子。
冠巾贾岛齿平人,当时仅免退之嗔。
何如伯升云水去,万劫不磨一点真。
公今更恐情难绝,泛作飞蓬谋未拙。
挽袖牵裳浩不回,当知若人是真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号文总裁。他是唐朝中期的诗人,出身寒微,但才思敏捷,尤善绝句。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之一。他与张籍友善,以歌诗齐名,但仕途不顺,只能任县丞、司马之类的小官。他的诗歌风格接近李白,其“五言讽时”之篇,对黑暗的科举制度及社会现实有批判意含。
下面是诗句的翻译:
1. 号寒啼饥自聒耳,火中莲花那著水:
注释:我号叫着寒风,饥饿地啼哭,自己的声音就像聒噪,就如同在火焰中盛开的水莲花。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困境中挣扎的场景。”寒啼饥”表达了他在贫困中的艰辛生活,而”号寒啼饥”则强调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助。”火中莲花”象征着他在逆境中的坚韧和不屈,尽管处于极度困苦之中,但他仍然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和骄傲。”那著水”则表示这种坚韧是不可以被轻易摧毁的,即使环境再恶劣,他也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2. 超然不复顾尘寰,空色两冥舍利子:
注释:他已经超越了尘世的欲望和烦恼,不再关心世俗的事物。他的精神达到了一种空灵的状态,如同佛陀一样,已经超脱了一切。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超然不复顾尘寰”意味着他已经看透了世间的纷扰和诱惑,不再被这些事物所困扰。”空色两冥舍利子”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精神境界,他已经达到了一种超越物质和精神的境界,如同佛陀一样,能够洞察一切事物的真相。
3. 冠巾贾岛齿平人,当时仅免退之嗔:
注释:他戴着帽子、穿着衣服,就像一个普通人一样,这可能是因为贾岛的牙齿整齐而得名。在当时,他因为才华出众而避免了李德裕的嫉妒和攻击。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的身份和遭遇。”冠巾贾岛齿平人”描述了他在外表上的形象,可能是一个文人的样子。”当时仅免退之嗔”则表明他在当时的处境下,因为才华出众而避免了李德裕的嫉妒和攻击。李德裕曾因嫉妒诗人韦应物的才华而发动了一场文字狱,诗人因此受到了牵连。然而,最终他还是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智慧,避免了这场灾难。
4. 何如伯升云水去,万劫不磨一点真:
注释:相比之下,像伯升那样云游四方,不受任何束缚的自由生活更加令人向往。他的一生虽然历经波折,但却始终保持着纯真的品质。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和真诚品质的向往。”何如伯升云水去”意味着他更羡慕那些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的人,他们无需受到任何束缚和限制,可以随心所欲地生活。”万劫不磨一点真”则强调了这种品质的珍贵和难得。这种纯真的品质在漫长的岁月里不会被磨灭,反而愈发显得珍贵。
5. 公今更恐情难绝,泛作飞蓬谋未拙:
注释:他现在更加担心自己的情感无法割断,所以决定采取一种更为谨慎的态度来处理这段感情。他的计划可能并不完美,但至少他还在努力尝试。
赏析: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于情感的纠结和无奈。”公今更恐情难绝”意味着他现在更加担忧自己无法彻底摆脱这段感情的影响。”泛作飞蓬谋未拙”则表明他的计划可能并不完美,但他仍在努力尝试寻找解决之道。这里的”飞蓬”是一种随风飘散的草,象征着诗人对于爱情的迷茫和无助。
6. 挽袖牵裳浩不回,当知若人是真铁:
注释:他挽起袖子、扯起衣襟,却无法阻止命运的离去,这表明那个真正坚定的人就是他自己。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命运和人生态度的思考。”挽袖牵裳浩不回”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试图挽留命运却徒劳无功的情景。这里的”浩不回”意味着无论诗人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命运的走向。”当知若人是真铁”则表明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只有像诗人这样坚定的人才是真正的”真铁”。这里的”真铁”指的是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是诗人对自己性格和品质的一种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