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丝簧纷养耳,舞袖香风散沉水。
高堂嬉笑坐生春,不诵式微惊游子。
孟公投辖虽知人,故乡千里儿曹嗔。
毅然竟把刀头舞,百日梦归今日真。
依前瘦马登高绝,未应却笑此行拙。
邑人脂膏子弗求,况是丘侯帽无铁。
【注释】
- 谢杨休:指诗人的好友谢杨。
- 式微:《诗经·邶风》中的一篇,后用以比喻贤人隐退。
- 盂公:指孟尝君的门客。辖(xiá):古代车轴两端用来系车轮的木杠。
- 丘侯:指战国时魏国信陵君魏无忌,因封于夷山(今河南修武北)而号为“信陵”。帽无铁,即没有戴铁帽。
【译文】
半夜时分,丝竹乐器的声音纷纷传来,让人沉醉。舞袖轻扬,飘散着阵阵香风。高堂上,嬉笑的声音充满了春意,不读《式微》,惊走游子;
孟尝君门客众多,知人善任,故乡千里,儿子们却因此生气;
毅然决然把刀头在头上挥动,百日的梦,今天终于回来了,真真切切!
依然骑着瘦马登上高山绝顶,不应嘲笑我此行太拙劣!
邑中的人,只求些脂膏之恩,何况是丘侯这样的贵人帽子里没有铁呢!
【赏析】
这是一组七言诗。第一首写夜宴乐声美妙,令人陶醉;第二首以孟尝君门下食客众多、能识贤才来反衬故乡儿子不能识才的遗憾和不平;第三首写归乡后的欣喜与豪迈;第四首写登高望远的壮志未酬的苦闷;第五首写对朋友的感激之情和对自己行为的辩解;第六首写归途中所遭遇的艰难。
这组诗作于公元756年(天宝十五载),当时李白在长安任翰林院御用文人。此诗表现了作者归隐的心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