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倚青桐听鼓声,参旗历落上三更。
凉风卷雨忽中断,明月背云还倒行。
赖有清吟消意马,岂无美酒破愁城。
是非人世何须校,方外曾师阮步兵。
诗句:独倚青桐听鼓声,参旗历落上三更。凉风卷雨忽中断,明月背云还倒行。
译文:独自倚靠在青桐树上,听着远处的更鼓声,星星一颗颗地落下,此时已经是深夜三更了。忽然刮起了一阵凉风和雨,打断了鼓声,月亮又突然从云后露出,仿佛是在倒着行走。我借着这清亮的歌声来驱散心头的忧愁,没有美酒怎么能解开心中的愁闷呢?是非成败都不必计较,就像陶渊明那样超脱于世,他曾经是阮籍的老师。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夜中独自倚靠青桐树聆听更鼓声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在寂静夜晚中的孤独与思索。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诗歌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
“独倚青桐听鼓声,参旗历落上三更。” 这句诗以静制动,用“青桐”和“参旗”两个名词形象地勾勒出了一幅宁静的夜景。“参旗”通常指代星斗,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北斗七星,而“历落”则形容其闪烁的景象,增添了一份神秘感。这样的描写不仅烘托出夜的深沉,同时也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埋下了伏笔。
“凉风卷雨忽中断,明月背云还倒行。” 这一联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将自然现象与人的心境巧妙结合。先是“凉风卷雨”带来了一种暂时的清凉,然而紧接着“明月背云”却又给人以新的意境,似乎暗示着某种不可捉摸的命运或哲理。这种转折增加了诗句的层次感和深远意蕴。
“赖有清吟消意马,岂无美酒破愁城。” 诗人在经历了一番内心的挣扎与徘徊后,找到了心灵的慰藉——“赖有清吟消意马”。这里的“清吟”可以理解为对生活的思考或是对自我的反省,通过这种方式来驱散内心的迷茫与不安。而“美酒破愁城”则直接点明了饮酒可以化解心中之愁。这种表达方式既直观又含蓄,展示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一种超然理解。
最后两句“是非人世何须校,方外吾师阮步兵。”则进一步拓展了诗人的思想深度。这里提到“方外”,即指远离尘世、超然物外的境界。而“阮步兵”则是晋代文学家阮籍的字,他因不满世事常醉酒,被后人视为放旷不羁的代表。诗人在此表明自己已经达到了超然物外的境界,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世间的是非纷争,并自比阮步兵。
《夜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隐逸的生活哲学。诗人借景抒情,借助自然界的变化来反映内心世界的变化,通过饮酒消愁、超然物外的态度,展现了一种不为世俗所累的精神追求。这种风格不仅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特点,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生活态度的独特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