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桑干流水浑,燕山未晚已黄昏。
衣襟犹带长安酒,不分江湖浣旧痕。
注释:
入涿州:进入涿州,指诗人离开长安后前往涿州(在今河北省)。
桑干:河名,发源于内蒙古大青山北麓。
浑:清澈。
燕山:山脉名,在今北京附近。
未晚已黄昏:天色还未黑,但已是黄昏。
衣襟犹带长安酒:衣服的衣襟上还带着从长安(今陕西西安)带来的美酒的气息。
分:分辨,这里是洗去的意思。
江湖:泛指江湖之间的水道或江湖中的水。
浣旧痕:洗去旧日的痕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离开长安后的一首即景之作。全诗以诗人的视角来描述他离开长安后的所见所感。首句“入涿州”点明诗题,直接表明了诗人离开长安后的行动和目的地。第二句“饮马桑干流水浑”,诗人来到涿州,第一件事就是喝马吃水。这里的“桑干”指的是一条河名,而“浑”则描绘出了这条河水清澈透明的特点。这句诗通过对河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第三句“燕山未晚已黄昏”,诗人来到了燕山脚下,这里的风景与长安截然不同,但诗人并没有感到失望,反而觉得这里的风景已经让人陶醉,仿佛夕阳已经西下。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燕山风景的喜爱,也展现了他对离别的无奈。
最后一句“衣襟犹带长安酒,不分江湖浣旧痕”,诗人在燕山脚下洗涤着衣裳上的尘埃,仿佛要将那些曾经在长安留下的足迹都洗净。这里的“江湖”既是自然景观,也是诗人心中的一种象征,代表着过去的生活和记忆。诗人通过这一动作,表达了他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离开长安后的行动和感受的描述,展现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同时,诗歌中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