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不妄行,苍鹰不虚击。高车折轴弃路旁,茧栗犊儿负其力。
指麾万事自有理,不须破海惊霹雳。君不见张侯白头郎,仗节雍容在南国。
事如倒山落面来,谈笑当之不遗策。往时夸者欲惊俗,揭浪翻风一千尺。
屡成大狱沸如糜,六月飞霜触白日。张侯不矜亦不倚,老骥苍鹰称其德。
洞庭之北十二州,吏民帖帖甘眠食。有诏夺归不得留,正值风雨花狼籍。
离思浩荡入青春,楚泽荆山淡无色。此行况是赤县官,贤者宜令天子识。
公虽已老心尚存,今不急用真可惜。但用河南张汉阳,何必东山谢安石。

诗句释义:

  1. 老骥不妄行,苍鹰不虚击。
  • “老骥”指的是年老的良马,比喻有经验、有智慧的人。”苍鹰”指的是勇猛的猛禽,比喻有能力、有决断力的人。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认为有经验的人应当在适当的时候行动,而不应空有其表。
  1. 高车折轴弃路旁,茧栗犊儿负其力。
  • 描述了一辆高贵的车子因为折断了车轴而被抛弃在路边,而一个看似普通的小牛犊却能够承受这样的重压。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对能力与外表之间关系的思考,强调了内在价值的重要性。
  1. 指麾万事自有理,不须破海惊霹雳。
  • “指麾”意为指挥调度,这里用来形容一个人能够掌控全局,从容应对一切事务。”破海惊霹雳”则形容一种强大的力量或者气势,用来强调作者所敬佩的人物拥有非凡的能力。
  1. 君不见张侯白头郎,仗节雍容在南国。
  • 这里的”张侯”可能是指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张九龄,他以风度翩翩和高尚的品质著称于世。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这样一位人物的敬仰之情。
  1. 事如倒山落面来,谈笑当之不遗策。
  • 这句话通过比喻的方式,形象地描绘了事情发展迅速,难以预料。同时,也暗示了这位人物处理事务时的从容和自信。
  1. 往时夸者欲惊俗,揭浪翻风一千尺。
  • 这两句诗描述了那些喜欢夸张表现自己的人,他们的言行往往会引起轰动效应,甚至能够激起强烈的情绪反应。
  1. 屡成大狱沸如糜,六月飞霜触白日。
  • 这两句诗描绘了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暗喻了政治上的种种问题。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现象的不满和忧虑。
  1. 张侯不矜亦不倚,老骥苍鹰称其德。
  • 这两句诗赞扬了张九龄的谦逊和稳重,以及他像老骥和苍鹰一样具备的智慧和力量。这种品质使得他能够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
  1. 洞庭之北十二州,吏民帖帖甘眠食。
  • 这是对当时某个行政区域内安定祥和景象的描述,体现了作者对于太平时期的向往和赞美。
  1. 有诏夺归不得留,正值风雨花狼籍。
  • 这句诗反映了作者对于被迫离开自己熟悉环境的痛苦和无奈。同时,也暗示了外部环境的混乱无序。
  1. 离思浩荡入青春,楚泽荆山淡无色。
  •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离别的痛苦和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于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1. 此行况是赤县官,贤者宜令天子识。
  • 这句诗表明作者认为自己此次任职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希望皇帝能够重视并提拔自己。
  1. 公虽已老心尚存,今不急用真可惜。
  • 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年迈但仍有壮志未酬的遗憾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和鼓励。
  1. 但用河南张汉阳,何必东山谢安石。
  • 这里提到了两位历史人物张汉阳和谢安石,分别代表了不同的观点和态度。作者在这里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即不必过分拘泥于传统的观念和方法,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