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渠远自西山来,下溉万顷民间田。
谁谓一石泥数斗,直是万顷黄金钱。
去年出谷借牛耕,今年买牛车连连。
须知人力夺造化,膏雨不如山下泉。
雷公不用苦震怒,且放乖龙闲处眠。
安得木渠通万里,坐令四海成丰年。
【注】“木渠”,即木渠水,源出西山。
木渠远自西山来,下溉万顷民间田。
谁谓一石泥数斗,直是万顷黄金钱。
去年出谷借牛耕,今年买牛车连连。
须知人力夺造化,膏雨不如山下泉。
雷公不用苦震怒,且放乖龙闲处眠。
安得木渠通万里,坐令四海成丰年?
译文:
木渠从西山流来,灌溉着万顷农田。谁说一块泥巴几斗重,这简直是万贯黄金!去年我借用耕牛耕种田地,今年我又买了很多牛,车连车,地连地。要知道人有无穷的力量,能改变大自然。雨水滋润大地胜过山泉水!
雷公不要恼怒,让那些懒惰的龙去休息吧。如果能把木渠的水引进来,就能使四海成为丰收的年份。
赏析:“木渠”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木渠水的灌溉作用,比喻人的作用,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赞扬之情。
首联先写木渠之远,次写木渠之大。“木渠远自西山来,下溉万顷民间田。”这句写木渠之远,从西山流出,然后流到下游,再由下游流入万顷良田。木渠大,所以可以浇灌万顷良田。
中间两联写农民用木渠水耕作,收获了庄稼。“木渠远自西山来,下溉万顷民间田。谁谓一石泥数斗,直是万顷黄金钱?”这里诗人用了反诘的语气,说农民使用木渠水灌溉,种出的庄稼比用普通河水种植的庄稼要丰收得多,而且产量也大得多,价值也高得多。“去年出谷借牛耕,今年买牛车连连。”这里的牛和牛车也是农民辛勤劳动的象征。通过这些形象的描绘,表现了农民勤劳的精神和智慧。
尾联写农民们用木渠水灌溉土地,得到了丰硕的成果。“须知人力夺造化,膏雨不如山下泉。”“须知”二字表明诗人深知农民们用木渠水灌溉土地的道理和经验。“膏雨”指的是及时降雨,而农民们用木渠水灌溉土地,同样可以达到滋润大地的效果。“雷公不用苦震怒,且放乖龙闲处眠。”这里又以雷公作比,赞美农民们的智慧和才能。“安得木渠通万里,坐令四海成丰年?”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祝愿之情。希望他们能够拥有更多的木渠水,使整个国家都丰收起来。同时,也寄寓了自己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