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相司马,和气满华夏。
惜哉民始苏,身已要人扶。
注释1:真西山,即真宗,北宋皇帝赵恒的谥号。
译文:赞美真宗(赵恒)的德行。
赏析:此诗赞颂了真宗的德政,表现了他对民生的关怀和对百姓的爱护。
中国相司马,和气满华夏。
惜哉民始苏,身已要人扶。
注释1:真西山,即真宗,北宋皇帝赵恒的谥号。
译文:赞美真宗(赵恒)的德行。
赏析:此诗赞颂了真宗的德政,表现了他对民生的关怀和对百姓的爱护。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及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逐句释义”,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内容主旨。 “大化赋群有,脩短亦天只。”大意是:大千世界万物皆有,长短也由自然而定。注释:大化,这里指宇宙万物;修短,这里指事物的长短;天只,这里指自然。赏析:诗人以宇宙万物为对象进行描写,指出了事物都有生有死,有长有短的客观规律。 “彭殇谁得失
【诗句释义】 日晏炊烟冷屋山,典书籴米奉慈颜。 日色已晚,炊烟在屋山之上飘动,我正在为母亲煮饭。 祇今童稚便安养,一饱谁知有许艰。 如今我的孩子们都已成家,生活无忧,而我却只能吃不饱肚子。 【译文】 太阳已经落山,炊烟在山上飘散着。我在给母亲做饭,买了米来换钱。如今的我已经没有儿女需要养活,而我只能忍受饥饿。 【注释】 ①九首:本篇是杜甫《挽恭靖使君房六章》中的第二首。房琯(kāng),字次律
译文 先帝龙飞第一春,霜袍济济对严宸。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先帝在即位之初的辉煌岁月,身着霜色的官袍,显得威武庄严,与朝廷重臣严长并肩而立。"霜袍"和"严长"这两个词汇形象地描绘出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和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于那个时代的怀念之情。"济济"一词则用来形容众多贤臣聚集的情景,突出了朝堂的繁荣和国家的强盛。通过这两句诗,诗人传达出自己对于先帝时期政治清明、国家昌盛的感慨和敬意。
【注释】 1. 挽京口使君丰郎中:是杜甫对当时任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节度使的丰道人所作的挽诗。丰道人字丰叔,是杜甫的朋友。 2. 残胡失驭走群雄:指唐朝末年,中原地区被藩镇割据,北方少数民族也纷纷起兵反抗朝廷。 3. 河洛祇今修旧贡:指唐僖宗中和元年以后,中原地区又恢复了和平,百姓们开始交纳赋税了。 4. 凌烟端合首群公:凌烟阁,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开国功臣而建的画室;公,指大臣。 【赏析】
怀茅山寄句容江大夫 昔日拜访三茅君,步履艰难攀登攀。 此时秋意已高远,清爽空气笼罩千山。 三座山峰聚神秀,突兀挺立超尘寰。 世变抵达狂秦时,风俗如同蛮族乱。 言语在口不敢说,默默无语心生嫌。 咸阳贵公卿,高门拥旗幡。 牵犬上蔡门,回首涕空潸。 积骸草木腥,流血川原殷。 所以三君子,决然离开草莽间。 不以寸草荣我身,换得白日闲适安。 徘徊于此山巅上,放荡紫翠间。 数尽时光终有归,山川空旷水潺潺。
【诗句释义】: 这首诗是作者与朋友李果州共同游览茅山时所作,描述了诗人在茅山的所见所感。 【译文】: 我家在荆溪东边,矮屋八九间。 石田人不耕,自占水一湾。 十年去城市,乐此清昼闲。 饱闻西州英,奥学窥孔颜。 见贤岂无时,冰开水潺潺。 朅来洁齐俟,一语开冥顽。 锦机神所秘,启示不吾悭。 追随妙高台,勇往不作艰。 蹇步驱弗前,逸驾杳难攀。 惆怅默无言,诗卷惭空还。 三茅在何许,天末耸髻鬟。
【诗句释义】 峨峨三茅峰,秀出云雨上。 疑有避世士,卜筑便幽旷。 “三茅峰”,指浙江绍兴的三座山峰(茅山、会稽山、天台山)。“秀出云雨上”,形容三茅峰高耸入云,云雾缭绕。“疑”是“似乎”、“好像”的意思,“避世士”指的是隐居不仕的人。“卜筑”,即建造居所。这里指隐居者选择了茅山作为他的住所。“幽旷”,意为幽静宽敞。“兰佩拂千障”,意思是兰花佩饰拂过了一千堵墙。“兰佩”
注释: 踏遍山崖与水边,要教人民安居乐业。 如今桐汭的百姓还生活在那里,而南昌尉已经仙逝了。 赏析: 《挽恭靖司法兄九首》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一组悼念其兄苏辙的七言律诗。全诗以“踏遍山崖与水边”开篇,表达了作者对兄长生前的怀念之情;“要教人民安居乐业”则表达了对兄长生前为民解忧、造福百姓的敬仰;最后两句则是对兄长仙逝的哀思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深沉,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民生的关注
【注释】 东禅百韵:一首描写农事、官吏和人民生活的诗。 催归走童隶,欲去仍复却:指官府催促农民赶快回去耕种田地。 顾瞻忽有念,郁悒忘谐谑: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忽然涌起一股忧郁之感,以至于忘记了欢乐的嬉戏。 凿井成先志,结甃石凿凿:指建造房屋时,先用石头垒墙基。 危亭俯逵道,栋宇更旁拓:指修建一座亭子,可以俯瞰宽阔的大道。 北牖瞰清渠,西轩粲花药:指窗前可以看到清澈的渠道和摆放着鲜花的药圃。
这首诗是苏轼的《跋赵昌画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草非草 - 这里指画中的草不是真正的草,而是经过艺术加工的。 2. 真非真 - 同样,画中的柳树也并不是真实的柳树,而是用笔触表现出的质感和形态。 3. 柳之骨,颜之筋 - “柳之骨”指的是柳树的线条,“颜之筋”指的是颜真卿的书法风格。这里的“欧张瘦硬可通神”指的是欧阳询的书法,他的作品瘦硬有力,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4.
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他以自己对前辈文人风骨和道德操守的仰慕之情,创作了这首送别诗。 全诗内容如下: 秋气清,秋风高。想见刑台旧居士,巾车独往恣游遨。 注释:秋天的景色很清静,秋风很高。想象那位刑台的旧居士,穿着巾车独自出游,畅游其中。 偃仰戴公庐,逍遥焦公居。想前辈之风流,悲末俗之崎岖。 注释:仰头看看戴着帽子的戴公庐,逍遥自在的焦公居。想象先辈们的风度,却悲叹现在的世道艰难坎坷。
注释: - 君不见茅屋下,四壁床敷窄。又不见朱门中,金碧锁空宅。 - 注释:《诗经》中的《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这里用“茅屋下”的贫贱来比喻,“四壁床敷窄”的简陋生活来比喻。 - 宅成更欲致良材,水浮陆走空山泽。 - 注释:“致良材”即招揽贤才、聘请名师的意思,此处借指建府第。“水浮陆走空山泽”形容路途遥远。 - 茅屋区区诚已疏,朱门汲汲彼何迫。
这首诗名为《挽齐斋倪尚书》,作者是唐朝诗人元稹。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解: 南山有孤松,屹立几寻丈。 南山上有一棵孤独的大树,高耸入云,有几丈之高。 雪根雨露滋,藤萝巧相傍。 雪水滋润的树根上长满了藤萝,它们巧妙地攀缘在树上。 高柯撑青空,落落不可上。 高高的树枝伸展到蔚蓝的天空中,显得十分高大而不可攀登。 辽东白鹤归,城郭固无恙。 辽东的白鹤归来了,城市的城墙依然稳固
【注释】 挽:挽留。齐斋:即倪廷赞,字齐斋。尚书:官名,为各部尚书之长。内欲:内心的欲望。八柄:八方、四方的意思。外欲:对外的欲望。四聪广:四方的耳目要广泛。国本:国家的根本,指江山社稷。系:维系。四海望:天下人的希望。国势:国家的形势。自强:努力使自己强大。不受夷虏诳(kuǎn):不被敌人的欺骗所蒙蔽。一开卷:一翻开书,即读书。星斗:星宿。穹壤:宇宙。气将微:气息将微弱。耿耿神愈王
【注解】: 先帝,指唐玄宗;龙飞第一春,比喻开元盛世。龙飞,喻皇帝的威仪;第一春,喻开元盛世;银袍,官服;鹄立,形容仪表堂堂;严宸,指朝廷。 旧侣,指与玄宗一同建功立业的功臣、名士等。 风前,指京口(今江苏镇江)。 【赏析】: 此诗作于天宝十五载(756)冬。当时安史叛军攻陷长安,唐玄宗出逃四川,诗人扈从至江陵(今属湖北)。在江陵期间,他写下了这首诗,以抒发自己的哀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