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朝晴,今朝雨。渺莽遽如许。厌听儿童,总是涨江语。是谁力挽天河,误他仙客,并失却、乘槎来路。
断肠苦。剪烛深夜巴山,酒醒听如故。勃窣荷衣,堕泪少乾土。从初错铸鸱夷,不如归去,到今此、欲归何处。
诗句解释:
- 昨朝晴,今朝雨。渺莽遽如许。厌听儿童,总是涨江语。
- “昨朝晴”和”今朝雨”描述了天气的无常变化,暗示了人生的起伏不定。
- “渺莽遽如许”表达了对这种变化的无奈和困惑。
- “厌听儿童,总是涨江语”表示因为经常听到关于涨潮的警告而感到厌烦。
- 是谁力挽天河,误他仙客,并失却、乘槎来路。
- “谁是谁”可能指的是命运或天意,暗示无法预测或控制的因素。
- “力挽天河”形容力量之大,能够改变江河的方向,但在这里被用来比喻命运的改变,暗示无法挽回的局面。
- 断肠苦。剪烛深夜巴山,酒醒听如故。
- “断肠苦”表达了痛苦和哀伤的心情。
- “巴山”通常指四川省的山名,这里可能用来象征故乡。
- “酒醒听如故”表示在酒后醒来仍然听到那些令人悲伤的事情。
- 勃窣荷衣,堕泪少乾土。
- “勃窣荷衣”形容荷叶破损的样子,可能是比喻自己衣衫褴褛,生活艰辛。
- “堕泪少乾土”表示虽然伤心流泪,但泪水很少干,可能意味着内心的痛苦难以释放。
- 从初错铸鸱夷,不如归去,到今此、欲归何处。
- “从初错铸鸱夷”可能是指最初决定离开故乡,但在途中遇到了困难或诱惑而改变了计划。
- “不如归去”表示现在选择返回故乡是最好的选择。
- “到今此、欲归何处”表示现在想要回家,但不知道回家的具体位置或方向。
译文:
昨天还是晴朗的天空,今天却是阴雨连绵。天地间的变化如此迅速且让人难以适应。我厌烦地听孩子们谈论涨潮,他们总是提及那即将到来的洪灾。是谁的力量能扭转天河的方向,让神仙都措手不及?他失去了乘槎(一种船)回来的路。
心中充满痛苦,我在深夜剪烛时听到那令人心酸的消息。荷衣(荷叶的衣裳)破碎不堪,泪水几乎流尽。我从一开始就错了,铸就了一只像乌鸦一样的鸱夷(传说中会飞的鸟类),现在后悔莫及。不如选择回到故乡,但现在不知道该如何回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人生无常和感慨时光流逝的诗。通过对天气变化的描述,诗人反映了生活的多变与不可控性,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决定的后悔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的语言简洁而富有情感,通过对比昨天的晴朗与今天的阴沉,以及对于童年时代涨潮的厌恶,加深了诗歌的情感层次。整体上,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展现了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的变化,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