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霜过了菊又悭,纨扇知收觉薄寒。
邻有新篘谋醉易,家无旧绣补衣难。
今谁狂客同吹帽,老不中书合免冠。
人到暮年亲旧少,登临非复曩时欢。
拒霜过了菊又悭,纨扇知收觉薄寒。
邻有新篘谋醉易,家无旧绣补衣难。
今谁狂客同吹帽,老不中书合免冠。
人到暮年亲旧少,登临非复曩时欢。
注释:
- “拒霜”是一种草本植物,秋季开花,其花期与菊花相似,但颜色更为鲜艳。“过”表示已经过去。“菊又悭”意指秋天的菊花已不再开放。
- “纨扇”,古代一种细薄的纸或绢制成的扇子,常用来比喻轻薄之物。“知收”意味着知道收起。“觉薄寒”形容感到秋日的微寒。
- “邻有”暗示诗人看到邻居家有人。“新篘”可能指的是新的酒或者宴请。“谋醉易”说明容易找到醉酒的机会。
- “家无”表明家中缺少某种东西。“旧绣”可能指的是过去的衣物或者装饰品。“补衣难”表达修补衣物的难度。
- “今谁”询问现在谁还能像年轻时那样放纵自己。“狂客”指的是放荡不羁的人。“同吹帽”可能是说一起喝酒庆祝。
- “老不”表达了作者对老年生活的无奈。“中书”在古代是宰相的职责,此处暗指官职或职责。“合免冠”意味着应该避免戴官帽。
- “人到暮年”指的是年纪渐长。“亲旧少”意味着亲朋好友减少。“登临”可能是指登高远望。
- “非复曩时欢”意味着不再是以往的欢乐时光。“曩时”指的是以前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后,诗人对岁月流逝、人生变迁的感受和思考。首联通过对比去年与今年的重阳节,抒发了时光飞逝的感慨;颔联通过邻居家的宴会和自家的困境,反映了社会变化和个人境遇的艰辛;颈联则通过对狂客饮酒和老者不戴冠帽的描述,表达了对年轻时代无忧无虑的怀念;尾联则以感叹人到晚年亲友稀少,登临高处也不如从前欢乐,反映了对生命无常的无奈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平实自然,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