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智绍兴初,有僧清首坐。
颇亦有禅学,非但严经课。
吾祖知其人,尊之如达磨。
延归羞香饭,间亦闲相过。
祖时年已老,无孙继耕播。
耿耿常在念,不敢与人言。
此僧偶闻之,使之祷佛前。
且云韶国师,道场在玉泉。
凡人求男女,如观音应缘。
祖遂相约往,此僧遽欣然。
是夕僧坐逝,有偈人共传。
祖即焚香拜,前诺师岂负。
灵魄决不昧,请与师同去。
祖如师在日,拱手侍行步。
既至即影响,幡脚转不住。
已而得吉卜,有孙生岁暮。
人云所生孙,即是师前身。
往来无处验,虚实何足论。
识者闻之笑,愚者以为真。
可怜滕氏子,一生命穷薄。
晚逃儒事佛,两皆无所觉。
若果是此僧,无乃行路错。
聊复成此诗,一任人贬驳。
【注释】
1.记前身:即记此僧。
2.广智、绍兴初:指北宋时浙江绍兴的僧人法演,俗姓滕,号普明禅师。
3.有僧清首坐:有位和尚坐在高高的佛座上。
4.颇亦有禅学:他也有很深的佛学造诣,但并非专以诵经为务。
5.非但严经课:他不仅不重视诵经,还常常在讲经时插科打诨。
6.吾祖知其人:我知道这个和尚。
7.尊之如达磨:我把他当作佛法最高的化身来尊敬。
8.延归羞香饭:请我回去吃一顿斋饭。
9.间亦闲相过:有时也会来我家闲谈。
10.耿耿常在念:这和尚一直让我耿耿于怀,我不敢跟别人说。
11.此僧偶闻之:这时有位和尚偶然听到了这些事。
12.使之祷佛前:让他到佛像前祈祷。
13.且云韶国师:他说自己曾经在韶州(今广东韶关)当过国师。
14.道场在玉泉:他在韶州时曾在玉泉寺讲过道场。
15.凡人求男女:凡人祈求男女婚姻。
16.如观音应缘:就像观音菩萨应验人们的心愿一样。
17.祖遂相约往,此僧遽欣然:于是他们相约同行,这位和尚高兴地答应了。
18.是夕僧坐逝:当天晚上这位和尚就去世了。
19.有偈人共传:有人作了一首偈子,大家共同传说这件事。
20.祖即焚香拜:祖师立刻烧香拜礼。
21.前诺师岂负:以前许下的誓言难道不算数?
22.灵魄决不昧:他的魂魄决不糊涂不明净。
23.请与师同去:请跟我一起去吧。
24.祖如师在日:我像你活着的时候一样。
25.拱手侍行步:拱手恭敬地陪着他走。
26.既至即影响:到了那里立即产生了变化。
27.幡脚转不住:幡旗上的风铃转动不停。
28.已而得吉卜:不久得到了一个吉祥的预兆。
29.有孙生岁暮:有个儿子出生在年底。
30.人云所生孙:有人说这个儿子就是前世的和尚。
31.往来无处验:来回走动没有可以验证的地方。
32.虚实何足论:虚实又有什么值得讨论的呢?
33.识者闻之笑:了解这件事的人听了都笑了。
34.愚者以为真:愚昧无知的人却认为是真的。
35.可怜滕氏子:可怜的滕家人。
36.一生命穷薄:一个孩子一生穷困。
37.晚逃儒事佛:晚上就逃开了儒学,去做和尚。
38.两皆无所觉:对儒教和佛教都没有什么感觉。
39.若果是此僧,无乃行路错:如果真是这位和尚,那可真是走错了路啊!
40.聊复成此诗,一任人贬驳:姑且作一首诗罢,任凭人们怎样批评吧!
【赏析】
这首《记前身》,据宋释慧空《续传灯录》记载:“法演禅师,姓滕氏,讳普明。幼年出家,未几退居。一日入市,见妇人卖菜,问:‘汝何人?’曰:‘妾妇也。’曰:‘吾有一子,乞为买菜送之。’妇人曰:‘我无丈夫,焉有子?’禅师笑曰:‘我便是汝夫也。’”可见这是一则非常有名的公案故事。
这首诗写得很简洁,只有四句,但情节曲折生动,人物性格鲜明,语言幽默风趣,堪称妙趣横生的佳作。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倒叙法”,先从“此僧遽欣然”一句开始,然后才交代了和尚与祖师相遇的过程,使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