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氏苦戒酒,详见所译经。
谓人诸罪业,多以酒故成。
酒岂能造罪,心为物变更。
心空罪亦空,径造金仙庭。
今我举兹酒,聊救饥肠鸣。
虽云违佛戒,初匪堕俗情。
【诗句释义】
“佛氏苦戒酒”,意为佛教禁止饮酒的教义。
“详见所译经”,意指这些教义可以在佛教经典中找到。
“谓人诸罪业,多以酒故成”,意为人们的各种罪行往往与饮酒有关。
“酒岂能造罪”,意为饮酒本身并不能导致罪恶。
“心为物变更”,意为内心的状态和变化会影响事物的性质。
“心空罪亦空”,意为当内心达到空的状态时,罪恶也会消失。
“径造金仙庭”,意为直接到达神仙的境界。
“今我举兹酒,聊救饥肠鸣”,意为现在我举起这杯酒,只是为了暂时缓解饥饿的感觉。
“虽云违佛戒,初匪堕俗情”,意为虽然违反了佛教的戒律,但起初并不是出于世俗的欲望。
【译文】
佛祖严厉禁止饮酒,这一点在佛教的经典中有所体现。
许多罪行都是由饮酒引起的。
饮酒本身并不会引发罪恶,而是内心的变化导致了事物的败坏。
当内心达到空明的状态时,罪恶也随之消失。
直接进入神仙的境界。
我现在举起这杯酒,只是试图暂时缓解一下饥饿的感觉。
虽然我违反了佛教的戒律,但这最初并非出于对世俗欲望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佛教戒律为基础,通过对比佛教的戒律与饮酒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于饮酒行为的看法。首先,诗中提到佛教禁止饮酒,这是佛教戒律的一部分,强调了宗教戒律的重要性。其次,诗中提到饮酒会引发各种罪行,这是对饮酒危害性的揭示,同时也暗示了佛教对人性的理解,即人的罪恶往往源于内心的贪欲和欲望。再次,诗中提到饮酒并不能导致罪恶,这是对佛教戒律的质疑,同时也是对人性的一种反思,提示人们要关注内心的状态和变化,而不是被外在的事物所影响。最后,诗中提到通过饮酒来缓解饥饿感,这是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同时也暗示了佛教戒律的局限性和现实生活的复杂性。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佛教戒律与饮酒关系的探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人性和宗教戒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