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住城中寺,阴云渍竹房。
雨多香篆久,春去药苗芳。
室里从人问,吟边与世忘。
一身全是道,头白有何妨。
注释:
净光长老极能诗,形容净光长老非常善于写诗。
近住城中寺,阴云渍竹房。
住在城中的寺庙里,阴云笼罩着竹房。
雨多香篆久,春去药苗芳。
雨水多了,香气袅袅的香篆(指燃香)久久不散;春天过去,药苗长出了芳香。
室里从人问,吟边与世忘。
在房间里有人询问我,吟咏之时忘却了世间一切。
一身全是道,头白有何妨。
一身都是道法,头发变白又有何妨?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僧徒生活和情趣的诗,诗人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僧人的生活场景,抒发了作者对僧侣生活的热爱之情。
全诗共六句,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四句描写了僧人居住的环境以及僧人的生活情趣和修行过程;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生活方式的赞赏之情。
第一句“净光长老极能诗”,直接点题,介绍了僧人的身份和特长——能诗。这里的“净光”是僧人的名字,也暗示了僧人的出家身份。
第二句“近住城中寺”,描绘了僧人居住的地点——城中的寺庙。这里的“城中”表示僧人居住在城市的中心地带,远离喧嚣,环境宁静。
第三句“阴云渍竹房”,进一步描绘了寺庙的景象——阴云笼罩着竹制的房屋。这里的“阴云”和“竹房”都给人一种古朴、静谧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的地方。
第四句“雨多香篆久”,描述了僧人焚香的情景。这里的“香篆”指的是点燃的香,而“久”则表达了时间的推移。在雨天,僧人会点燃香来驱散阴霾,同时也是一种修行的方式。
第五句“春去药苗芳”,描绘了春天过去,药苗生长的景象。这里的“药苗”指的是种植的药用植物,而“芳”则表达了其生长的旺盛和美丽。在春天过去之后,药苗依然茁壮成长,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坚韧。
第六句“室里从人问”,描述了诗人在室内被人们询问。这里的“从人问”表达了诗人在寺庙中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关注。而“吟边与世忘”则表现了诗人在吟咏诗歌时忘却了世俗烦恼的境界。
最后一句“一身全是道,头白有何妨”,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这里的“一身全是道”表明僧人的生活和修行已经达到了一种境界,无需追求世俗的名利。而“头白有何妨”则表达了诗人对年龄增长的坦然态度,认为年老并不妨碍内心的清净和智慧。整首诗通过描绘僧人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他们内心的修行和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