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雨驱车涉败桥,平原渺渺涨江潮。
华容葭苇凭谁燎,赤壁艨艟徒自烧。
一路规啼情悄悄,九皋鹤唳思摇摇。
道东直指松门去,酷似故乡归路遥。

诗一

注释:诏书,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屯田,即军队在边远地区开垦农田;湖北,泛指南北地区的湖北。相土西乡,地名,位于今湖北省西部;暑雨中旬,指夏季的大雨天气;转入洪道,进入洪水泛滥的河道。时雨初霁,天刚放晴;溪山葱滋,形容溪水山色鲜艳,生机勃勃。缙云,山名;荆坑,山中小道。子规,鸟名,鸣声凄厉,古人常以之比喻哀怨之音。属(zhǔ),同“嘱”,嘱咐。

诗二

注释:沐雨驱车,淋着雨水赶路的车;涉败桥,走过毁坏的桥梁;平原渺渺,形容地势平坦广阔;涨江潮,指大江上涨的潮水。华容葭苇,指芦苇茂盛的地方;华容,地名,位于今湖北西北部;凭谁燎,谁能点燃?燎,用火焚烧,指烧掉芦苇。赤壁,即黄州赤壁,位于今湖北黄冈市西长江北岸黄石镇;艨艟,大船;徒自烧,白白地被火烧。一路规啼,指杜鹃鸟的叫声;情悄悄,指杜鹃声哀婉凄凉。九皋,指深泽之中;鹤唳,鹤叫之声;思摇摇,思念之情难以平息。

诗三

注释:道东,指从西边通往东路的大道;松门,指地名,位于今湖北东部;酷似故乡归路遥,与第一首诗句中的“道西直指松门去”相呼应。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亲身经历的一场暴雨和洪水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人生经历和内心情感的独特感悟。

诗的第一句“诏书屯田湖北相土西乡属暑雨中旬转入洪道时雨初霁溪山葱泚如在缙云荆坑道中子规之声相闻属道”,描述了作者在诏书下达后的一段时间里,在湖北一带进行屯田工作的情景。这里,诏书是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屯田则是军队在边远地区开垦农田的活动。湖北是泛南地区的湖北,相土西乡是具体的地名。暑雨中旬指的是夏天的大雨天气,转入洪道时雨初霁表示天气开始转晴。溪山葱滋形容溪水山色鲜艳,生机勃勃。缙云山是名山,荆坑是小道。子规是传说中的杜鹃鸟,其叫声凄厉,常被用来比喻哀怨之音。属道表示沿着道路继续前行。整句诗通过描绘作者在屯田工作中的经历和感受,为接下来的诗歌内容铺垫了背景。

诗的第二句“沐雨驱车涉败桥,平原渺渺涨江潮”,则具体描绘了作者在暴雨中的艰难行程。沐雨驱车表示淋着雨水赶路的车,涉败桥则是指走过毁坏的桥梁。平原渺渺表示地势平坦广阔,而涨江潮则指大江上涨的潮水。整句诗通过描绘作者在暴雨中的艰辛经历,进一步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对人类的挑战。

诗的第三句“华容葭苇凭谁燎,赤壁艨艟徒自烧”,则转向描述作者在洪灾中的经历。华容葭苇表示芦苇茂盛的地方,华容则是地名,位于今湖北西北部。凭谁燎表示谁能点燃?燎,用火焚烧,指烧掉芦苇。赤壁是指黄州赤壁,位于今湖北黄冈市西长江北岸黄石镇。艨艟是大船的意思,而赤壁上的大船则白白地被火烧。整句诗通过描绘作者在洪灾中的经历和遭遇,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悲壮的情感。

诗的第四句“一路规啼情悄悄,九皋鹤唳思摇摇”,则转向描述作者的内心感受。一路上规啼声声哀婉凄凉,九皋则是深泽之地的意思,这里指深林之中。鹤唳声声使人思绪万千,难以平复。整句诗通过描绘作者在洪灾后内心的感受和思考,进一步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度关注和思考。

最后一句“道东直指松门去,酷似故乡归路遥”,则以简洁的笔触收尾。道东直指松门去表示沿着道路继续前行,直到目的地松门。酷似故乡归路遥则与前面的内容相呼应,表示这条路似乎就像是回家的路一样遥远而又熟悉。

这首诗通过对作者亲身经历的一场暴雨和洪水过程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人生经历和内心情感的独特感悟。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