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庶都缘有若无,宁论刍狗矧蘧庐。
要须非复周公梦,而亦何为子夏书。
行苇至仁均草木,中孚大信洽豚鱼。
穷神至命知奚事,不远周流意六虚。

诗句释义

  1. 几庶都缘有若无,宁论刍狗矧蘧庐。
  • “几庶”可能指的是世俗之人或世间事物,”缘有若无”表达了一种对世事变化无常的感慨。
  • “刍狗”和”蘧庐”都是古代用来祭祀的草制品,这里比喻为无足轻重的事物,与诗中的感叹相呼应。
  1. 要须非复周公梦,而亦何为子夏书。
  • “周公梦”可能是指周公旦(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梦中见到的吉凶征兆。
  • “子夏书”则可能是指孔子弟子子夏所著的书,这里表示对周公梦境的怀疑。
  1. 行苇至仁均草木,中孚大信洽豚鱼。
  • “行苇”是一种农作物,”至仁”表达了极高的道德标准。
  • “中孚大信”则意味着深厚的诚信,”洽豚鱼”形容诚信如同水乳交融般自然。
  1. 穷神至命知奚事,不远周流意六虚。
  • “穷神至命”意味着追求最高的精神境界。
  • “周流意六虚”则是说超越世俗的纷扰,追求内心的清净。
    译文
    几庶都缘有若无,宁论刍狗矧蘧庐。 要须非复周公梦,而亦何为子夏书。
    行苇至仁均草木,中孚大信洽豚鱼。 穷神至命知奚事,不远周流意六虚。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物及其本质的理解与感悟。首句“几庶都缘有若无”表达了诗人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虚无缥缈的,没有固定不变的实质。接着通过对比“刍狗矧蘧庐”,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世俗观念的批判,认为它们如草率之物,不值得过多关注。
第二句“要须非复周公梦”,则表明诗人认为不应沉迷于周公梦中的那些虚幻之事,而是要追求真实和真理。最后两句“行苇至仁均草木,中孚大信洽豚鱼”,则具体描绘了诗人所追求的道德标准,他认为最高的道德应当像草木一样普普通通、朴实无华,而诚信则应像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遨游。
末句“穷神至命知奚事,不远周流意六虚”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他认为追求精神层面的升华是毫无意义的,真正的意义在于超越世俗的纷扰,追求内心的清净与自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独到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