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玄驹子,当缘一食耳。雪猫与■俱咽之,玄驹乃与■俱靡。
古人防未然,精意本如此。相教各自慎,岂有失身理。
■子轻此蚁,终焉食于彼。蚁亦甘啄■,但知■之美。
宁知腊毒生厚味,大小相吞不摇齿。蚁微不足食,反以食■死。
不如夏虫独饮露,寿不知冬亦良是。君不见慕容赫连攘臂起,楚汉存亡竟何似。
蚁 的注释与赏析:
- 诗句翻译:
- “呼唤童子来扫蚂蚁,不要上法堂的台阶。”
- 这两句诗通过召唤童子去清理蚂蚁,暗示了对小问题不加以注意可能会导致大麻烦的道理。
- “蚂蚁从厅角处涌出,仿佛云雾参差般欢欣而来。”
- 这一句描绘了蚂蚁数量之多和行动之迅速,表达了蚂蚁虽小但力量强大的形象。
- 译文分析:
- 整首诗通过对比蚂蚁的微小与它们带来的危害,强调了不应轻视任何小事的重要性。
- 诗中的意象生动,通过自然界的蚂蚁展示了自然界的微妙平衡和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 关键词注释:
- 玄驹子(蚂蚁):指代文中讨论的蚂蚁。
- 一食耳:形容蚂蚁的力量虽小,但其影响力巨大。
- 雪猫与■俱咽之:雪猫指的是一种昆虫,也参与食用蚂蚁的行为。
- 防未然:“防”在这里指防范或预防,“未然”指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
- 精意:精细而深远的意念,指古人对待事情的态度。
- 相教:互相教导。
- 慎:谨慎、小心。
- 宁知:难道不知道。
- 腊毒生厚味:腊味是指用动物油脂熬制的美食,这里比喻某些看似无害的事物实际上可能隐藏着危险。
- 反以食■死:反过头来被这些小虫吃掉,形容自作自受。
- 夏虫:《庄子·秋水》中提到的一种虫子,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 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蚂蚁的描述,反映了自然界中微小生物的智慧和力量,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 诗人借此告诫人们,不要因为事物的表面大小而忽略其潜在的威胁,应时刻保持警觉。
- 同时,诗中也体现了古人对于事物本质的深入理解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蚁》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细微之处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