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飞紫燕秋飞鸿,双成阿母长相逢。
谁家窈窕窥绿窗,藕花菡萏清池风。
璧珰翡翠双明月,宝钗玉钏衣如雪。
年可四三当有情,语音娇软疑卿卿。
天公一笑回金电,不似当初不相见。
【注释】
紫燕:燕子。双成:传说中神女的别名。阿母:指王母娘娘,这里泛指仙女。窈窕:美好的样子。绿窗:指女子的窗户,常用来代称佳人。菡萏:荷花。璧珰:玉制的装饰品。翡翠:鸟名,这里比喻美好的容貌。宝钗:妇女头上的一种首饰,用金制成各种花纹。玉钏:手镯,也用来比喻美好的容貌。年可四三:可以四十几岁了。卿卿:形容女子声音婉转动听,如同情人的称呼。
【译文】
春光里紫燕翩翩,秋色下鸿雁南飞,神仙中的女神和凡间女子总是相聚。哪家闺阁美女窥探着窗外,藕花盛开的池塘上吹着清风。明月如璧珰般美丽,翡翠般的眼睛闪烁着光芒,宝钗和玉钏映衬出美人雪白的肌肤。年龄在四三左右的女子应该情窦初开,她的语音娇柔婉转,仿佛是在说“你”。天公似乎被逗笑了,他收回了那道金电。当年不相识,现在却能相逢。
【赏析】
这首拟古诗是一首咏叹人间与仙界爱情的佳作。全诗以春、夏、秋、冬四季为序,从天上写到人间,从天上写到人间,由远及近,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最后点明主题:人间的少妇已经年过四三,该有爱情萌发了。诗人巧妙地将人间女子比作天上的仙女,通过天上与人间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渴望。
首句“春飞紫燕秋飞鸿”,写春去秋来,燕子、大雁都飞向南方,暗示了人间女子的年龄增长;“双成阿母长相逢”,则表明人间女子与天仙终会相遇。
次句“谁家窈窕窥绿窗”,“窈窕”一词,既写出了女子的美好容貌,又写出了其体态的苗条。“窥绿窗”则写出了女子对男子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现了男子对女子的思念之情。
第三句“藕花菡萏清池风”,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荷塘边上,清澈的池水微风中荡漾着一朵朵荷花,而在这宁静的环境之中,一个女子正在偷偷地窥视着外面的世界。这一景象不仅展现了女子的美丽和气质,还透露出她对外界的好奇和向往。
第四句“璧珰翡翠双明月”,则进一步描绘了女子的美貌。她佩戴着翡翠制成的饰品,如同两颗明亮的月亮,闪耀着光芒。这里的“双明月”不仅是对女子外貌的赞美,更是对她纯洁无暇的品格的象征。
第五句“宝钗玉钏衣如雪”,则将女子的美貌与她的衣服相联系了起来。她穿着一件精美的宝钗,而手腕上佩戴着一对玉制的手镯,宛如雪一般洁白无瑕。这一细节不仅展示了女子的高贵身份和地位,更体现了她对自己美丽外表的自信和骄傲。
第六句“年可四三当有情”,直接点明了主题:女子已经到了可以谈恋爱的年龄。然而,她的情感尚未得到回应,这无疑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和吸引力。
末句“语音娇软疑卿卿”,则将女子的音容笑貌与男子的声音联系起来。她的嗓音娇柔婉转,如同男子的声音一样动听,让人不禁联想到“卿卿”二字,增添了一份柔情蜜意。
整首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天仙与人间女子进行了对比,生动地刻画了她们的美丽和气质。同时,诗歌也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充满了浪漫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