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细雨湿莓苔,花鸟知时不待催。
茂院天葩开满树,一声清晓杜鹃来。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诗人通过杜鹃声与细雨、花鸟声与庭前莓苔、清晓与满树天花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清新明快,富有情趣。
【答案】
注释:
初闻杜鹃:刚听到杜鹃的叫声。
庭前细雨湿莓苔:庭前屋檐下细雨打湿了莓苔。
茂院天葩开满树:庭院里盛开着许多花朵,如同树上长满了天花一般。
一声清晓杜鹃来:一声清亮的杜鹃鸣叫传来。
赏析:
首句“庭前细雨湿莓苔”,点明时间是早春的清晨,正是细雨纷纷之时。而“庭前”则表明了诗人在室内欣赏外面的风景。“初闻杜鹃”一句承上启下,由听杜鹃引出下面的写景。“庭前细雨湿莓苔”,“庭”指院落,“细雨”是小雨,“湿莓苔”表明雨不大,因为“湿”字说明雨点很小,而且时间不长,否则“莓苔”不会这样干净、湿润。“初闻杜鹃”,是因为“初闻”才能引起诗人的兴趣,所以诗人要仔细地去听,去感受这美妙的声音。“庭前细雨湿莓苔”一句中,“细雨”“湿莓苔”都是听觉上的描写,但“细”字却写出了声音的细腻,“湿”字则描绘了雨后的情景。而“初闻杜鹃”一句则是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初闻杜鹃”之后,诗人马上写到“花鸟知时不待催”。花鸟知道春天来了,不再等待催促,就纷纷开放出来了。这句的意思是说,花鸟们知道春天来了,所以早早地开放起来了。“知时”即了解时间,“不待催”是不用别人催促的意思。这两句诗是把花鸟比作人,用拟人手法写它们懂得了春天到来的消息,于是便迫不及待地开放起来,以迎接春天的到来。“花鸟知时不待催”,既写出了花鸟懂得了季节变化的消息;又表现出花鸟对春天的渴望。“花鸟知时”中的“知”,在这里是指知道。“不待催”是说不需要催促,意思是说,花鸟们早已知道了春回大地的消息,所以它们早早地开放了。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手法,将花鸟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它们对春天到来的期盼。接着诗人写到“茂院天葩开满树”,茂院指的是院子,“天葩”就是天上的鲜花,这里用来比喻院子里开的花朵很多很美,好像天上的鲜花一样。“茂院天葩开满树”一句中,“满”字说明花朵很多,“开”字则表明花开了。这两句诗既写出了春天到来时万物复苏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最后诗人写到“一声清晓杜鹃来”,清晓指早晨,“一声清晓杜鹃来”中的“来”字表明了时间的推移,“一”“声”都表现了杜鹃啼鸣的声音,“一声”写出了杜鹃的啼鸣声是那么清脆悦耳。“一声清晓杜鹃来”一句既写出了春天到来时杜鹃啼鸣的声音,又表现了春天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活力,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整首诗语言平易自然,清新明快,富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