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花千古不成尘,不比昭阳绝代人。
回首两都今一梦,是谁污作汉宫春。
汉宫春
《汉宫春·赋牡丹》是南宋诗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咏物词。这首词上片写牡丹,下片抒情,全词借对牡丹的赞美,抒发了词人对南宋王朝的无限忠诚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注释】
①汉宫春(韵名):词调名。又名“汉宫春慢”、“汉宫春·大石调》。双调九十七字,上下片各十一句五仄韵。
②绮:华美的织物,这里指华丽的宫殿。
③玉容:美女的容颜。此处代指昭君。
④不比:不如。
⑤昭阳:汉代宫名,在长安。这里泛指皇宫。
⑥污:玷污。
⑦两都:长安、洛阳。
【译文】
名花千古不成为尘埃,不如王昭君绝代美人。
回首两都如今只是一场梦,是谁玷污了汉宫春。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借对牡丹的赞美,抒发了词人对南宋王朝的无限忠诚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开头两句“名花千古不成尘,不比昭阳绝代人”,以“名花”起兴,用“千古”二字,写出了牡丹虽美但却不能永存人间的哀怨。而与名花形成对照的是“王昭君”绝代佳人,她的美丽足以使世人瞩目。“不比”一词,将二者进行比较,突出了牡丹的美艳超群,同时也暗示出王昭君绝色倾城之貌。“不比昭阳绝代人”一句中,将名花与王昭君并列起来,既突出了牡丹之美好,又反衬出了王昭君之绝代风华。
接下来的两句“回首两都今一梦,谁污汉宫春?”则转入对现实的感慨。昔日的两都繁华,如今已成空梦,令人痛心疾首。“谁污汉宫春”一句则是作者的疑问,表达了他对国运衰微、江山变色的忧虑和无奈。同时,这句也暗含了对当政者的讽刺之意,表达了他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时局变迁的无奈。
整首词通过对牡丹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时局变迁的无奈。同时,也展现了词人独特的审美观和高洁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