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不为神,众物自我具。
钱侯扫墨笔,敖跪生指顾。
如依石穴出,尚想秋江度。
真伪本相夺,安知彼非误。
注释:
又和原甫省壁画蟹:再次同原甫一起观赏壁画上的螃蟹。
天工不为神,众物自我具:大自然的造化并不是为了创造出神灵,万物都各有其自身的特点。
钱侯扫墨笔,敖跪生指顾:钱侯用扫帚扫去墨汁,然后跪下,伸手去指点它。
如依石穴出,尚想秋江度:就像从石头洞穴中出来一样,还想着渡过秋天的江水。
真伪本相夺,安知彼非误:真假本来相互混淆,怎么能知道那只是一时的失误呢?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与友人一同观赏壁画中的螃蟹后所写。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造化的感慨以及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首句“天工不为神”,诗人认为自然的造化并不是为了创造出神灵,而是万物各自有着自身的特色和特点。这是诗人对自然界的一种认识,也是他对人类社会的一种看法。他认为,无论是人还是物,都应该保持自己的本性,而不是被外界的事物所左右。
接下来的两句“钱侯扫墨笔,敖跪生指顾”,描绘了作者看到壁画中的螃蟹时的情景。这里,“钱侯”指的是一位擅长画蟹的人,他用扫帚扫去了墨汁,然后跪下,伸手去指点它。这既表现出了他的技艺高超,也反映了他对这幅画的重视。
接下来的“如依石穴出,尚想秋江度”则揭示了诗人对这幅画作的不同看法。他认为,这幅壁画中的螃蟹虽然栩栩如生,但似乎更像是一幅出自石头洞穴的作品。他甚至想象着自己能够渡过秋天的江水,去欣赏这幅画作的美。
最后两句“真伪本相夺,安知彼非误”则是作者对于画作中真假难辨的现象的看法。他认为,真正的艺术应该是真实地展现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像这幅画作一样,将真与假混为一谈。因此,他对于这种一时的错误表示理解,认为这是画家们的一种疏忽或者误解。
这首诗通过对一幅壁画中的螃蟹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艺术的独特见解。他主张保持事物的本色,反对将真与假混为一谈,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审美观念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