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邑万山里,区区一尉行。
高堂方待养,寸禄岂宜轻。
身屈何伤道,才多少晦名。
赠言如可取,荣路坦然平。
【注】:
1.黄通尉郧乡:黄通,字不详,唐代文学家。郧乡,即今天的湖北省郧县。
2.万山里:指郧县周围连绵的群山。
3.区区一尉行:形容官职卑微。
4.高堂方待养:高堂,指父母;待养,等待供养。
5.寸禄岂宜轻:寸禄,指微薄的俸禄。
6.身屈何伤道:身屈,意为身处低位或受委屈。伤道,意为伤害道义。
7.才多少晦名:才,才能;晦,隐藏;名,名声。
8.赠言如可取:赠言,赠送的话语;取,采纳。
9.荣路坦然平:荣路,指升官的道路;坦荡,平坦、宽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诗人黄通在郧乡(今湖北郧县)为小官时所作。他借古讽今,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的痛苦之情和对人生道路坎坷不平的感慨。
第一句“黄通尉郧乡”,点明了作者的身份——黄通,同时表明了他在郧乡(今湖北郧县)担任小官的事实。第二句“古邑万山里”,描绘了郧县周围的群山环抱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作者所处的环境艰苦,生活条件简陋。第三句“区区一尉行”,表达了自己身为一尉(低级官员)的无奈和辛酸。第四句“高堂方待养”则表现了父母尚且在等待供养的情景,进一步衬托出自己的孤独无助。第五句“寸禄岂宜轻”,则是对自己微薄俸禄的自嘲,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才华不被重用的痛苦心情。第六句“身屈何伤道”,表明即使身处困境也不应放弃追求道义。第七句“才多少晦名”,则是对自己才学未得到充分展示的感慨。最后一句“赠言如可取,荣路坦然平”,则是对未来的期许和祝福,希望自己的言论能得到重视,从而走上升迁之路。
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但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它不仅展示了黄通作为一个小官的生活状况和内心世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因此,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