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祀严先甲,喜辰历上丁。
采芹因旧馆,释菜协前经。
俎豆由斯学,粢盛信匪馨。
欲知时祭重,百世仰仪刑。

【注释】

  1. 仲春:指春季的第二个月,农历二月。释奠:古代祭祀先师的仪式,在庙中举行,以祭奠先师,传授学业。
  2. 明祀:清明时节祭祀。严先甲: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喜辰:美好的时光。历上丁:良辰吉日。
  3. 采芹:采摘芹菜,比喻学生勤学。因旧馆:因为以前有学习的地方或场所。
  4. 释菜:向先祖献上菜蔬等祭品。协前经:与古代经典的教诲相合。
  5. 俎豆:古代祭祀时所用的盛放祭品的器具,引申为礼仪。由斯学:从这里开始学习。
  6. 粢盛:古代祭祀时用的谷物制成的祭品。信匪馨:确实不香。
  7. 欲知:想要知道。时祭:定期的祭祀活动。重:重要。百世仰仪刑:后代子孙仰望榜样的典范。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先师们的怀念之情以及他对古代文化的重视和传承的意愿。
    首句“仲春释奠”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即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里,进行祭祀先师的仪式。接着,第二句“喜辰历上丁”进一步描绘了祭祀的美好时刻——良辰吉日,这暗示了古人对于时间的重视和对于祭祀活动的精心安排。第三句“采芹因旧馆”,则通过“采芹”一词,暗喻学生们如同采摘芹菜一样,勤奋好学,不断汲取知识。第四句“释菜协前经”,则表明学生们遵循着古圣先贤的教诲,虔诚地献上祭品,以此来表达他们对于先师的敬仰之情。
    接下来的五、六两句,“俎豆由斯学”和“粢盛信匪馨”,分别从礼仪和饮食两个方面,进一步强调了祭祀仪式的重要性。而最后两句“欲知时祭重,百世仰仪刑”则表达了作者的感慨: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传承,才能理解祭祀的意义,并将其传承给后世。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既体现了古代先师的伟大精神,又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