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都寺接贤初,屈指光阴一纪馀。
自说三茆深处稳,不逢又鲤寄来书。
隔江闻授诸生业,命驾因烦长者车。
得见新诗与高论,积年劳吝已全祛。

【注释】

①都寺:即“都堂”,指朝中要职。贤初:贤才初仕之时。一纪馀:一过十年。

②自说三茆深处稳:说自己隐居在山泽之中,生活安稳。

③不逢又鲤寄来书:不遇到又有如李勉那样的人来书信相召。又鲤:即李勉,字退之,是韩渥的好友,曾任监察御史,因得罪宰相而贬为道州司户参军,后被召回京任国子主簿、监察御史、中书舍人等职,官至宰相。

④隔江闻授诸生业:隔着江水听到朝廷授予学生学业。

⑤命驾因烦长者车:命令驾车因为我是年长的人而麻烦你了。命驾:指皇帝下诏令让臣下乘车。烦:麻烦。

⑥得见新诗与高论,积年劳吝已全祛:能够见到你写的新的诗文和高超的议论,积年的烦恼已经全部消除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李勉的酬答之作。诗人回忆了与李勉相识相交的往事,并对他的归隐表示敬意。诗中流露出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朋友的敬重之情。

首联两句写二人相识相交。诗人首先回忆起与李勉相识的情景,当年他刚到京城做官时,李勉还在都堂任职,他们两人一见如故,情意深厚;转眼间,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年。这十年间,两人虽然天各一方,但是彼此思念,互通音信。诗人用“屈指”一词,说明时间的流逝,暗示着两人分别的时间太久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颔联两句回忆二人的交往。诗人回忆起他们一起在深山里隐居的美好时光,那时生活安稳,无忧无虑。李勉曾经向诗人透露过,他在山泽之间隐居生活很安逸,没有受到世俗的干扰。诗人还提到了李勉曾经寄给他的书信。这些书信不仅是他们友谊的见证,更是他们在人生道路上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证据。

颈联两句回忆二人的交往。诗人回忆起他曾经收到李勉的信函,信中邀请他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希望能够得到他的关照和支持。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这次科举考试的担忧,因为当时他正处于官场的低谷期,担心自己无法胜任这个职位。尽管如此,他还是决定接受邀请,希望能够得到李勉的帮助,实现自己的抱负。

尾联两句表达诗人对友人的祝福。诗人表达了对李勉的敬意,希望他能够重新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用。同时,他也祝愿李勉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成为一位有影响力的政治家。诗人还表达了自己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于朋友的敬重之情。他认为他们的友谊是值得珍惜的,因此他希望能够继续与李勉保持联系,共同度过人生的岁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